中国为何再少有像阿城莫言这样的作家背后原

2022/8/3 来源:不详

在文学创作上,有这么一个说法,优秀的作家、伟大作品都是时代造就的。

例如19世纪的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工业文明大潮,并与原有的封建主义,专制阶层发生激烈的搏斗。在这样暴风骤雨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或优秀作家。其中就有: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和高尔基等世界级文豪。

中国文学的集中式繁荣,最近则要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人们对文学发自肺腑的渴求与热爱,以及精神上突然间的巨大释放,文学创作者自然热情高涨,使得八十年代的文学异常的繁荣。

随之火起来的还有那个年代耳熟能详的作家,例如莫言、残雪、贾平凹、路遥、余华、苏童、王朔、刘震云、阿城等大批作家,他们大都是在八十年代开始写作,不少人最好的作品,也都是在八十年代写成。

80年代销量过百万册的人民文学和收获期刊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汪兆骞说,80年代是一个作家群星璀璨的时代。

在这之前,莫言是图书管理员、残雪是个体裁缝、余华是牙医、苏童是大学生、王朔是医药公司业务员、阿城是下乡返城知青。在那个刚刚步入正轨的时代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渴望用文学参与这个时代。也正是这种渴望,使得他们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留下了非常不错的经典作品。

年冬夜,图书管理员莫言被马尔克斯笔下《百年孤独》震撼得在在房间兴奋地打转。从那以后,他也开始提笔,试图将中国的乡村写成魔幻的史诗。第二年,他就发表了《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

莫言

年,当了5年牙医的余华偶然间被卡夫卡的笔触打开了眼界和野心。年他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残雪、王朔、马原等人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

年,王朔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不但没赚到钱还多次被骗,转头尝试创作。

年,在《当代》杂志发表初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尔后陆续发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等中、长篇小说,后续出版《王朔文集》。这套文集,破了两个记录:一是此前从没有在世的作家能出文集;二是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此前作家从来只拿固定稿费。

王朔

80年代初期,文学创作热潮刚兴起的时候,大多数作家基本在摸索和学习西方文学的笔触。西方热之后,所有作家聚在一起,都会谈论一个人的作品,这个人是阿城。他是一众作家中屈指可数,用纯粹的汉语语法,写中国故事的一个,他的创作与其它作家的作品,以及西方小说泾渭分明。

上世纪80年代,喜欢讲故事的返城知青阿城,给几个朋友讲了个下乡时下棋的故事。一讲完,大家都说故事精彩,可以写成小说,铁定好看。

阿城回家花了不到四天时间,一气呵成写成小说《棋王》发表到《上海文学》,瞬间引爆全国。再后来他接连推出《树王》、《孩子王》,生生震惊了当时中国文坛,被圈内称为作家中的作家。

参加爱荷华写作计划时的阿城

上世纪八十代,就是这样一群各行各业的人,因为文学汇聚到同一条路上。用自己的笔触无一例外的记录了时代、参与了时代。

所以很多人把八十年代,当成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也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

八十年代的文学的文学热潮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那时随着中国影视的迅速崛起。作家们的作品进入电影改编的鼎盛时期。阿城、莫言、王朔、史铁生、刘震云等,几乎所有成名作家的作品,都被各位导演抢着搬上银幕。

王朔仅在年,就有四部改编电影同时上映。张艺谋改编了莫言的《红高粱》,又把苏童的《妻妾成群》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还天价签下余华的《活着》。

阿城的成名作三王系列,更是被各大导演瓜分。台湾导演侯孝贤找他要《孩子王》的改编权,阿城说:早就被陈凯歌下手了。侯孝贤又问,那《棋王》《树王》呢,阿城说:早被徐克、田壮壮抢走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应该是八十年代作家最好的时代,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最好的时代。此后,新兴的网络文学和更加商业化的畅销书很快的充斥市场,80年代的作家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离去。中国文坛从此几乎再没有代表性的作家和有思想厚度的作品。

有一部很少人看过的纪录片电影《诗意的年代》,参演的演员,几乎全部是八十年代的当红作家,其中有阿城、王朔、马原、余华、陈村等一共12位那个时代的当红作家。

《诗意的年代》纪录的就是中国文学的势微,作家们的离去。

至今,这部电影是80年代作家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在银幕里集体出场。此后,他们再也没有集体发声。他们就像八十年代繁荣一时的文学热潮一样,在新的时代里消失散去。

导演吕乐本意是找一群作家聊文学、聊诗意、拍一部纪录片向文学致敬,但作家们一聊尽是诗意的远去。方方认为诗意的东西从来不在当下,只在过去。阿城从中国打孔子的时候聊起,聊到基督教文明进入中国,聊到诗和文学怎么就在现代没落了……

作为中国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阿城一直也是特立独行的一个。

王朔把他当偶像,莫言说写不出他那样的文字,整个圈子说他是作家中的作家,但他却根本没把自己当作家。包括创作了震惊文坛的小说三王系列以后,他也并没有囿于小说的创作,他写文化散文,谈电影、音乐、绘画、收藏、摄影、美食、做电影编剧。90年代,他又到美国游历、谋生,此后一直游离于文坛之外。他曾自我评价说,自己不是职业作家,只是对什么感兴趣了就研究点什么。

有一年,编辑杨葵找到阿城,想出版他的旧作,问有什么要求,指望不指望畅销,阿城叼着烟斗,想了一下,就说了句:把书脊弄笔直就行。

说的云淡风轻,但阿城的话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就像他的作品一样,总有和常人不同的看事角度,留意常人往往忽略的细节。普普通通的口语化的句子,若无其事漫不经心地叙事,却让人读着读着就被打动了。这就是阿城的文学态度,也是他的处世态度。

最后,朗读君给大家捧上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的阿城经典二十周年纪念版。让大家重温那个时代的经典作品,也重温那个时代作家的文学态度。

喜欢锤炼文字的人,从里面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

喜欢得到思想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认识;

甚至喜欢听书的人,你可以听到故事。

阿城经典二十周年纪念版

阿城出版作品很少,结集出版的作品更少。

阿城经典二十周年纪念版文集一并收录了阿城八九十年代的经典代表作品,无论是收藏,还是每一个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都不容错过的经典。

如窦文涛所言,这些作品就像“钻石”一样,特别耐琢磨,言有尽而意无穷:

经典小说集——收齐阿城经典小说《棋王》《孩子王》《树王》

这三篇中篇小说是阿城经久不衰的必读经典作品,许多人都是通过阿城的小说知道阿城、迷上阿城。

有人评价说,阿城是最擅长讲故事的作家,也是汉语语法应用的最神乎其技的作家,以纯粹的汉语语法讲中国故事,摒弃华丽辞藻,普普通通的口语化的句子,凑在一起,仅仅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即景,一经点染,立刻生动起来,很容易让人身临其境。

《闲话闲说》——阿城用世俗的视觉剖解中国传统文化

《闲话闲说》是阿城对中国文化的说谈系列,其实就是阿城通过自己的视觉和浅炼的语言讲术的一部通俗中国文学史。

讲孔子、讲红楼梦、讲道家儒家、讲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联系、讲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纪念版增订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透过此书,你会发现阿城对什么事情都能深入浅出的剖解,宏大的精深的中国文化在阿城的笔下不但有孔孟老庄,更有世俗的生活。

《常识与通识》——阿城游历世界的散文集

阿城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杂家。台湾作家唐诺有一段极富魅力的形容,说他是最像孔子的人,“行遍天下的人生际遇,但凡文学、绘画、电影、音乐、摄影、收藏,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手艺人。”

《常识与通识》十二篇散文,写自洛杉矶、墨西哥、上海、台北,游历世界的阿城向读者讲述“常识”,主张“没有代沟,只有知识结构”。将专业变成常识,就有了阅读乐趣。读杂书时所得的各种想法进入通识的系统里,找到它自己的位置。

《威尼斯日记》——受邀威尼斯写作交出的随笔作品

意大利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选一名作家在威尼斯住三个月,然后交一部作品。年,阿城以作家身份受到邀约旅居去了趟威尼斯。阿城之前的上一个受邀者是诺贝尔奖得主,俄国诗人布罗茨基。

饱读中国经典的中国作家阿城,来到汇集艺术与浪漫的水城威尼斯。东方遇上西方、古典遇上现代……各种不同形式的光芒,透过阿城练达、充满智慧的笔触,呈现你从没看过的威尼斯风情。

阿城的作品除了文字生动至极、自成高格,还有他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活的观察,更有常人不同的看事角度,留意常人往往忽略的细节。

在书中你会体会到陈丹青评价的,就是语言在阿城那儿是可以玩的;

在书中你会读到阿城做人做事做文章,真实豁达厚重深沉;

在书中你会读到阿城在世俗中又看尽世俗,他在红尘外又染尽尘埃……

现在下单,活动优惠价元,点击下方横条进入购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