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菜进城记哈尔滨新闻网

2023/6/6 来源:不详

冰城的夏天,除了树绿花开,

人们最喜的是能吃上鲜嫩可口的地产菜。

不管是去早市,

还是家门口的生鲜菜店,亦或去超市,

水灵灵的“本地蔬菜”透着香甜。

你知道,新鲜优质的地产蔬菜是怎样装进你家“菜篮子”、端上餐桌的吗?让我们的记者带你去哈市棚室蔬菜主要产地之一——阿城区东环村,看看收菜、运菜、卖菜全过程,看看菜农的“菜园子”、菜贩的“菜摊子”,咋把“阿城菜”装进你家“菜篮子”。

5月22日5时

村里的大公鸡早就叫过早了,可不少乡亲还在梦乡中。东环村的孙福成两口子,此时已在大棚里忙了1个多小时了。他们在忙着收割菠菜。精打细算是黑土地上的农人本色,为了节省开支,这收菜的活儿都是两口子自己干。

很快,旭日东升,大棚里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自然也就越发闷热。伴着汗水,这两口子熟练地将菠菜一棵棵割下来,还要把根上的泥土摘干净,再用细绳捆好装进筐里,“保证净菜上市,才有卖相。”孙福成头也不抬地应承着。

5月22日15时

劳碌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小一天就差不多过去了。约摸着割下来的菜差不多够卖了。孙福成夫妇把一筐筐菜摆放在大棚门口,等着菜贩上门来拉走。

捶着腰,孙福成媳妇说,这已经是他们家大棚出产的第二茬菠菜了,这几天价格降到每斤1元钱了。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没雇人割菜。

这栋大棚里还有一半面积种了香菜。孙福成说,如果都种一种菜,短时间卖不完就长“蹿台”了,收割时还得雇人,增加成本。“累是累了点儿,可咱的每一分钱赚得都乐呵。”孙福成媳妇说。

5月22日17时

东环村人欢马叫起来,大棚前陆续有拉菜车找上门来了。车流相聚在这个小村庄里,喧嚣中透着喜气。村干部历晓冬说,全村有多栋大棚,主要种植叶菜,从4月热闹到11月,每天都约有六七万斤蔬菜上市,“我们村,蔬菜年产量超过1千万斤。”历晓冬说这话时很自豪。

一包一包、一筐一筐的鲜菜装车,菜贩的车上自带“龙门架”,顺畅又便捷,买卖双方唠着嗑就完成了交付。每位菜贩差不多对接10几位乡亲,常年卖菜交易彼此都很熟悉,菜钱也不用当天给,多是一个星期或十多天结一次账。“都是老主顾,谁也差不了谁的。”菜贩们熟捻地说着。

天黑透,满载蔬菜的车辆陆续离村进城。同一批新鲜蔬菜却有不同的目的地,或送往“哈达”,或送往“江北”,还有送到“龙园”的……

5月22日20时

忙活一晚上,菜贩刘洪涛从10多户菜农手里进了17筐菜,因为乡亲们的大棚位置分散,刘洪涛装车就忙到了天黑透。

刘洪涛就是东环村人,他已经卖菜10多年了。20时装完菜后,刘洪涛回家简单吃了一口饭,就和哥哥开车奔“哈达”了。“这叶菜可不敢耽误,就靠这水灵劲儿走货呢。晚上车不多,但得比白天开车更小心,必须时刻注意安全。”刘洪涛说。

到“哈达”还不到22时,哥哥进门交过税后,刘洪涛将车开到了自己家的摊拉前,先是用扫帚清扫了一遍地面,然后“哈达”的装卸工们将菜一筐筐地卸下来推到摊拉前。这时,有早来的商贩开始过来选菜了。

5月22日23时

半夜是蔬菜批发的黄金时段,这些新鲜的蔬菜,清晨就装进了市民的“菜篮子”。

刘洪涛当天卖的只有菠菜、香菜两个品种,一位来自“薛家”的中年商贩给刘洪涛开了张,定下了一筐菠菜。很快,老主顾们纷纷找上门来,也有人怕一次进太多货当天卖不完,刘洪涛就将菜拆捆装进纸箱里,重新称重。“人家要多少我们都得卖,都是老客户,在意的是细水长流。”刘洪涛笑呵呵地没皱一下眉头。

5月23日1时

城里的大街小巷越睡越沉,“哈达”的“夜生活”却渐入高潮,买菜的、卖菜的、运菜的人们穿梭不停,大家都在为生计忙碌着。

一天的两头,因为有人在夜色中忙碌,翠绿鲜嫩的“阿城菜”才顺利进了城,等待被中意它们的人选走,去丰盈都市人家的“菜篮子”,也给生活添更多幸福味道。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康福柱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马云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