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信息精准这100名红马甲每天一
2023/6/12 来源:不详疫情再次肆虐的这个冬天,名可爱的年轻人放弃休息,主动请缨,在集结号吹响后,迅速穿上标志性的红马甲,活力四射地亮相在疫情排查的前线……他们就是阿城区防控指挥部疫情排查组的志愿者。
阿城区总结了去年防疫的经验,疫情伊始即在全区的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充实到排查一线。志愿者队伍中,除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还有在读的研究生,他们放假回乡发挥自身优势组成了区级排查组,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实现了信息排查的零失误。
每个电话3分钟,一坐就是5小时
这些志愿者负责对阿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推送的数据逐一进行电话排查。相关人员的姓名、证件号、时间、目的地、途径地等信息都被仔细记录,要确保信息精确,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落实,早管控。他们的推送工作精准具体,做到了闭环管控、零失误,大大减轻了镇街工作的压力。
他们最多一天内完成条信息排查,平均每个人一天打多个电话,每个电话3分钟,一坐就是5个多小时,饿了就用零食充饥,累了就趴桌子、躺椅子上打个盹儿。
大数据行程码背后的年轻面孔
“组建这个大学生志愿者的初衷是从防疫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因为他们都是高智群体,对于网络和电脑也比较熟悉。”大数据行程码对于某些公共场所来说是必备的通行要件,可让许多人可能是没想到的是,在大数据的形成使用上,还有一些人默默奉献的身影,阿城区的大数据团队就是这样一群由大学生组成的队伍。说起这个团队,阿城区防控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十分感慨。
据介绍,团队组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志愿者上手快、失误少,大家都想到了大学生志愿者。听到招募消息后,大学生志愿者们热情很高,1月16日上午10时发出招募令后,一个小时就招满了50个名额!头一批50名大学生志愿者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压力有点大,紧接着又招了第二批,这一批50人又迅速招满。目前,想参加该志愿者团队并在区志愿者平台上登记的大学生人数达到了余人,排查组的志愿者人数稳定在人,实行流动管理,随时从备用的大学生志愿者中增补。
负责人说,排查组安排青年志愿者7小时工作制,可排查信息推送过来是不分昼夜的,有好几个志愿者硬要留下来加班跟教师志愿者熬通宵,用组长的话说,他们“撵都不走”。
年轻志愿者在泪水中成长
如果以为信息排查就是简单地打打电话,那你就错了。因为不是每一个电话排查都能顺利进行。他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理解,有中途挂断电话的,有压根儿不接的,甚至还有辱骂和埋怨的,有好多次,几名志愿者完成询问,做好记录后,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哭。回头再问起,他们都笑笑说没什么。
小孙就是那些哭鼻子的志愿者中的一个,3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被访者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密意识,言语之间有不解和冲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太理解,时间长了多讲道理,多数人都能配合,而对于少数的受访者,我们就多打几次电话,或者是换个人再打电话,不管怎么样排查的工作都要完成。”
志愿者们说,经历就是成长,只是因为疫情的来临,让他们早一点面对社会而已,相信未来的某天,再次回忆起这段志愿经历,都会感谢自己的勇敢。
为一个错误数据排查余条信息
“我们希望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是大学生志愿者的心声。
负责信息分发和汇总的志愿者刘博,是黑龙江大学国贸专业的大四学生,放假回家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刚进入排查组,他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天我们汇总了一批数据,发现其中一组数据对不上,整体这批数据达到了五百余条,其中一条出错就意味着这批数据都可能出错。”为了找到错误,他们对全部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检索,最终找到了错行的位置,把落下的数据安插进去。
“小到身份证上的一个数字,住址里面的一个地名,排查组的志愿者都要细心进行排查,力求精准无误。”负责人说,到现在为止,大学生团队实现排查工作零失误,他们工作认真细致,不放过一点差错,保证了排查工作的质量。
一点一滴都是平凡的付出
“一张张笑脸,温暖一座城。”接受采访的相关负责人说。工作初始,信息排查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临时团支部,构筑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经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引领带动,工作中,他们配合默契,互帮互助,任劳任怨,热情很高。大庆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孙宇佳轻伤不退出工作,在拔牙之后不能接听电话,就主动向领导请缨,参与信息导入工作,进行信息录入。还有的志愿者主动要求增加工作量,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早6点又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据介绍,阿城区政府对志愿者生活、办公的物资提供保障,区教育局送来了0多元慰问物资,各学校先后为信息排查组提供了捐赠和帮助,同时志愿者家人的支持也成为他们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小伙伴们的互相关心,教师志愿者的体贴入微,集体的温暖让他们忘却疲惫、勇气倍增;两位组长还细心地准备了一些零食,在寒冬中如春雨润物,让这群年轻人干劲儿十足。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