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阳谷大美七级
2024/8/23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七级镇,在山东阳谷县东北运河之东,路出聊城县,有古渡。相传唐田真兄弟哭活紫荆于此。唐时此地称毛镇。山东境内运河开通,穿镇境而过,是运河渡口码头,因修有石阶七级改为今名。元初在此建闸,设官管理,并有兵营驻守,明清相沿。时阳谷、东阿、莘县均于此设官仓转漕,货运繁忙,往来舟船颇多。南方士子进京赶考、官吏进京述职,此为必经之地。文人名士常在此逗留并吟咏诗词佳作。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曾经此。镇城有6门4关和6纵8横14条街巷,势如棋盘,铺面相连,生意颇盛。七级是京杭运河畔一个商贾云集的集贸重镇,也是运河古镇和渡口。因古运河渡口码头曾建有七级台阶,故而得名七级渡,后称七级,是“阳谷八景”之一。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七级在山东阳谷县东北运河之东,路出聊城,有古渡。唐代田真兄弟苦活紫荆于此。”明清时期,阳谷七级、阿城与聊城东昌府区的周店是三座典型的运河市镇,由于七级、阿城、周店分别是重要的粮食和食盐转运码头、修船码头,故有“金七级、银阿城、铁打的周店”之称。当时,处在运河咽喉要地的七级镇,曾建六门四关和六纵八横十四条街巷,势如棋盘,往来便利。河中舟楫帆樯林立,岸边店铺鳞次栉比,云集八方商贾,物阜民丰,汇聚四海物产,商贸繁荣。明朝弘治、正德、嘉靖年间阳谷的乡贤名流就写有五首咏“七级古渡”诗作,从诗中可看出当时运河和七级的繁荣景象,如“冠盖风云集,楼船日夜通”、“为言万里客,此处是通津”、“云帆万里拱神州”等句。七级镇历史悠久,据传唐代在此已置村落,时称毛镇。后因运河渡口筑有七层石阶形成地名。元代在此开河建闸,《中国历史地图集》卷七元代中书省在此皆设闸官驻守,并设兵营镇守,故七级改称为七级镇。如今,七级镇在城镇改造过程中,于运河河畔发现了十七级台阶和古石板路。据相关专家初步断定,这是古运河渡口遗址,可能建于元代,被掩埋至少百年以上了。明清时代东阿、阳谷、莘县均于此设置官仓转渡,会通河从镇内穿过。镇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吊桥名为古渡,为两岸之关键。在河东岸的南北街为东顺河街,中部纯为商肆,两端是商农杂处,北有运河闸署;在河西岸的南北街为西顺河街,商肆较少,农舍居多,北有仓廒等。自元以来,江南诸省由此入贡,阿、莘、谷县也于此转漕,当时渡口“冠盖风云集,楼船日夜通”。七级不但是转运漕粮的地方,也是客人往来停留的地方。明代《东海高处士克效墓志铭》记云:“广阳卫指挥,因督运过七级造庐。”明代大才子、戏曲家汤显祖曾多次在往来七级,并写长诗纪念。清代著名学者、大书法家包世臣在《闸河日记》中记他由馆陶登舟沿卫溯汶入闸河(指山东段运河)南返,途经阳谷运河三镇的所见所闻:“……十二里抵七级闸。闸入阳谷境,夹岸俱有市,阳谷、莘县、东阿三县兑漕之水次也。十一日癸酉风略定,连日皆逆风溯流,昨日尤旺,纤挽之劳,几如上峡。十八里至阿城下闸”。描述了当时七级古渡的繁荣景象。清代民初运河漕运废弛,七级便消失了昔日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七级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该镇大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战略,使镇经济呈现出了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城镇和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年,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正式启动,作为大运河沿线上曾经的繁华古镇,七级镇上的古码头、古街等也成为运河申遗的重要部分,而申遗也将再次改变这个古镇的发展轨迹。据了解,七级镇计划在投资16亿元着力打造“运河文化古镇”,突出七级因运河形成的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包括商业文化、城镇文化、漕运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责编:刘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