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再见,2024你好
2025/6/8 来源:不详#文章首发挑战赛#
作者:青衣
宋代赵德麟在《侯鲭录》中有言:“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
自此,有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说法。
这句话,尤其到了年末岁尾,常常被不经意地挂上嘴边。
又到了年的最后一天,尤其有点不舍,试图抓住时间。
可是发现两手空空,任凭力气再大,也无法将时光停留半秒。
年轮飞转,我与过往一一作别,然后在岁月的长河里,与时间彼此遗忘。
回顾一年来的过往,汲取点滴回忆,留待以后的岁月里,暖暖心。
曾经有人感叹: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可是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也未必,因为在阅读中,常常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阅读已成习惯,像吃饭、睡觉、刷牙一样,阅读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
接上一年岁尾,继续阅读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司汤达结束之后,阅读了法郎士的《泰绮斯》。
这个凄婉的故事,让人想起了中国古老的《孔雀东南飞》和《梁祝》,不知道还有多少爱而不得的爱情故事,在这个世界上的哪个角落里继续上演。
接下来读了大仲马和小仲马父子的作品,之前基本全部读过,这次算是重温。
他们父子传奇与戏剧化相结合的作品,仍然不能使我太过感动,大概是与我的脾胃不合,造成了消化不良的原因吧。
接着,开启了十九世纪德国文学的旅程。
以海涅的诗集做开端,顺便读了维吉尔的史诗,震撼过吗?或许吧。
接下来拐进哲学的胡同里。尼采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精彩,先从《瞧,这个人》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始,然后是《哲思录》和《权力与意志》。
阅读结束,脑海里留下的是七零八碎的箴言,说不出哪里好。
但是总让人动心动容的难忘,因为他的作品超出了善恶与美丑,那是一种生命的道德,是一个大题目。
截至此时,从书橱里偶然翻到《苏菲的世界》,索性一气读完了它。
随后补了一本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他为底层小人物作传,文笔细腻,甚是喜欢。
阅读,是一种无言的交流,更是一种倾听。
与那些最智慧的头脑,穿越时空,跨过国界,穿透心灵。
3月10日那天,机缘巧合去了一家书店,顺手买了四本书,其中三本是阿城的近期作品《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和《威尼斯日记》,读完后写了几篇读后感。
另外一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算是对下一步开启俄国十九世纪文学的前奏吧。
俄国文学从普希金开始,常听人说:诗歌是最不能读译作的,因为诗歌里灵魂的部分,根本无法译出。
大概是这个缘故,把普希金读了个寂寞。
读果戈里《死灵魂》的时候是3月31日,恰逢海棠花盛开,我带着这本书。
每天到花下品茶阅读,偶有风过,有花瓣如雨而下,我醉了心神,凝神而望,那是与春天别样的对视。
果戈里的作品陪伴了我整个春天,从《钦差大臣》、《鼻子》以及《外套》,鲁迅喜欢他,却没有赢得我的芳心,不能说是谁的问题。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好像永远都没有道理可讲。
在读完一本《全球通史》之后,本打算接下来读屠格涅夫。
却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托尔斯泰,自此沦陷其中无法自拔,从初夏到深秋一直由他陪伴左右。
《童年,少年,青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和《复活》,以及全部短篇集,笔记,书信等等共有44册多,仍嫌不够,加上了草樱译作的多篇自传体序章。
因为同为草樱译著的原因,接下来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系列,一边读一边叹息,究竟叹什么,只有读过的人懂得。
接下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文集《罪与罚》、《死屋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白夜》。
终于拐到起点时候的屠格涅夫,翻开看了第一行,就发出一声“相见恨晚”的感叹。
如果说,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是俄国文学的三驾马车,托翁仍是心头挚爱,至今仍没有人能取代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是屠格涅夫,我喜欢他的叙事风格,情景交融中有细节勾勒,恍如置身其中,给人许多遐思。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很难说喜欢,只是对其中逻辑思维的缜密有种叹服,同时也与他扭曲病态的格调,有种格格不入的隔膜。
至今仍坐在屠格涅夫这架马车之上,跟着他的《猎人笔记》和《贵族之家》一路颠簸,一路高歌,同他饮着伏尔加烈酒,望着沿途的美景,听他絮絮叨叨讲述曾经的故事。
另外,还有那些为了写书评而读的诸多书籍,没有计数其中之外,或还有遗漏也是过眼烟云而已,并不入心。
很喜欢加缪的一句话:
“只要我还一直读书,我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无知、狭隘、偏见和阴暗,见招拆招。”
阅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事,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真正体会到那摇醉心神的感动。
除了读书之外就是写作,看着日益增加的稿费收入,它给了我无比的动力。
但是,我从来不为钱而写,因为写作本身,已是我最接近幸福的时刻。
那种忘我的沉醉,那种跟自己内心的对话,那种安静的书房里,只听得到心跳的感觉,都让我着迷。
写作中的那种忘我的心动,无法用语言表达。
也许就像玛格丽特·杜拉斯那样,写作已经成为习惯,一种只要活着就无法离开的习惯。
每天大概要写-字,从不间断乐此不疲,写作对于我来说,真是不可思议地令人着迷。
把想写的写完了,也不那么在意别人是否喜欢,我只哄自己开心。
去过的地方,见过的风景,遇到的人,某段奇特的回忆,某个难忘的人,都是我别样的人生体验,我想描述下来,在文字涌入脑海时写下来,倾诉完成,愉悦的心情顿生快慰。
这读与写的日子啊,就这么过完了一年。
偶然从朋友圈读到一段话: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
大概这是人生的意义,做得最好的诠释吧。
时光飞逝,流年轮转,从前不再,岁月绵长,你我皆是最深的红尘里,沉醉的路人。
每一本书,雕琢了粗糙的岁月,每一段落,幻化了俗世的苟且,每一个字,书写着对星辰大海的向往。
一位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归于书卷,可以立在原地,却走过山河岁月;沉浸自然,可以感知生命的一切,真实而不空虚。”
我始终坚信,时间眷顾每一个珍惜它的人,岁月总会馈赠每一个阅读者。
愿往后余生有书相伴,有故事要写,愿流年将你我都打磨成精美的模样。
,再见。
,你好,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