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鼠疫,31岁医生火烧两千余具尸体,调
2023/2/11 来源:不详拉萨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news.com/yiliao/155957.html
年11月9日,哈尔滨傅家甸的一名铁路工人突然发起高烧,继而经历了打寒战、胸闷、咳嗽、咯血痰这一连续的过程,很快就在铁路工人的住所离世。没过多久,疫情迅速蔓延,仅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死亡人数就高达四万人,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每天近人死亡。一时尸骸遍野,举世震惊。
这就是年鼠疫事件,是清朝末年发生的最大瘟疫。
鼠疫不仅在东北传播,更是一路南下到河北、山东地界。
据清朝学者曹廷杰《防疫刍言及例言序》中记载: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九月下旬,黑龙江省西北满州里地方发现疫症,病毙人口。旋由铁道线及哈尔滨、长春、奉天等处,侵入直隶、山东各界,旁及江省之呼兰、海伦、绥化,吉省之新城、农安、双城、宾州、阿城、长春、五常、榆树、磐石、吉林各府厅州县。报章所登东三省疫毙人数,自去岁九月至今年二月底止,约计报知及隐匿者已达五六万口之谱。”
一时间人心惶惶,谈鼠疫色变,如果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图
伍连德
提起“鼠疫”,欧洲人最知道这种传染病的厉害。在十四世纪,鼠疫席卷了整个欧洲,仅从至年,仅六年的时间,就夺走了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因感染鼠疫的人皮肤会广泛出血、瘀斑、发绀、坏死,而且死后尸体呈紫黑色,所以欧洲人称鼠疫为“黑死病”。
当鼠疫在中国东北蔓延时,正值清政府内忧外患之际,俄国与日本垂涎我国东北已久,便想利用鼠疫扩大自己在东北的利益,日本深知威胁清政府,称中国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这场传染病,他们会派专家与军队接管。
日本专家和军队可不是来控制鼠疫的,主要目的是想占据东北。幸好,清政府在这点上还比较清醒,没有同意日本的要求。
在著名外交官施肇基的推荐下,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年1月,临危受命的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当时他年仅31岁。
国家内忧外患,控制疫情刻不容缓,更重要的是如果疫情控制不住,日本必然会出兵干涉,伍连德深知自己的担子有多重。
提起伍连德,可能很多非医学专业的人并不是很熟悉。
伍连德,祖籍广东省广州府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他于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年,17岁的伍连德就考取了英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就读,也由此开启了7年的留学生涯。
伍连德在大三时,还获医院实习的机会,医院的第一位华裔实习医生。
图
穿着剑桥大学博士服的伍连德
年,伍连德博士毕业后返回马来西亚,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在当地很快就小有名气。年,伍连德收到了一封信件,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邀请他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接受了袁世凯的邀请。
伍连德刚到中国不久便进入陆军军医学堂工作,他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当时学校中的老师多为日本教授,这些教授虽然业务能力很强,但是他们只教授优秀的看护或战地包扎伤员等技巧,并不培养中国的高深医学人员。
有着西方7年正统医学教育的伍连德意识到教学改革的严峻性,于是,他在教材上开始使用欧洲最新教材来代替日本陈旧教材,教学方法上重视实验教学。短短两年的时间,就为中国军队输送了合格的现代军医,这是他迈出改革中国医学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
图
伍连德(前排左三)与抗击鼠疫组成员合影
伍连德极具爱国情怀,他深知鼠疫传播力度快,当时的医学界已经很少有人敢到东北。但他毅然决定冒着生命危险临危受命,当即前往东北。
随同伍连德前来的,仅有陆军医学堂的一名教员和一个学生。
伍连德到任的当天,他就在哈尔滨成立了鼠疫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第二天他便急忙地到疫情最为严重的傅家甸了解实情。经过实地考察,伍连德发现很多人通过捕杀老鼠来进行抗疫,但是,即使是大量捕杀老鼠,疫情仍没得到控制。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是老鼠得了病,跳蚤咬了老鼠,再咬了人,如此传播的疫情。
可是1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的,跳蚤都没了,但是鼠疫还是如此严重。
伍连德判断这次鼠疫和以往的传播方式不一样。
伍连德认为当务之急是确定病源,而确定病源需要病理学支持,这就要靠解剖了。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如若将其尸体解剖无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图
伍连德在实验室
但是疫情刻不容缓,伍连德在助手的配合下秘密地对尸体进行解剖,这也是我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
经过样本提取并检验之后,伍连德大胆提出这次的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飞沫传染。
此说法一经提出,就遭到怀疑。日本著名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的学生和有着防控鼠疫经验的法国医生梅斯尼,都强烈反对伍连德的设想,并对飞沫传播这一说法更是嗤之以鼻。
关键时刻,清政府相信了伍连德。英国大使朱尔典也对清政府建议:“如果不让他全权负责,那么这场鼠疫将无法制止!”
纵使有人不赞同他的想法,但有了政府和英国大使的支持,伍连德的防疫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为了防疫队伍的自身安全,伍连德还发明了最早的医用口罩,就是由两片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的口罩,成本仅为当时的2分半钱。这种口罩也被称为“伍氏口罩”。
伍连德要求防疫人员必须戴上他自创的口罩上岗,我们现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口罩就是以伍连德发明的口罩为原型制成的。
为了证明鼠疫不是飞沫传播,梅斯尼在没有任何防护的医院看病人,结果染上鼠疫,两天之后就去世了,这让伍连德更加确定疫情是通过飞沫传染的,佩戴口罩能够起到防护作用。
图
伍连医院
找到鼠疫的病原体,一切似乎好办多了。在政府的支持下,伍连德对疫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交通管制方面,伍连德迅速向清政府申请,立即封锁哈尔滨,停止铁路营运,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等措施。同时禁止疫区内的人员相互往来(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员也不例外)。
在病员管理上,伍连德把隔离的群众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不同的活动范围,但是不能私自离开自己所属的隔离区。
同时,他还借调了节火车车厢作为隔离营。这样的创举,防疫历史上从未有过。在后来的国际鼠疫大会上,伍连德还将此作为最重要的经验:
“这是一种最有效的隔离方式,在铁路附近的任何地方,都能很快建立起来。”
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上,伍连德将疫情最为严重的傅家甸分为4个区,每区由具有防疫知识的医疗大员负责,并配备大量的医护人员及安保力量,实行责任区域制度。为了成功地执行分区防疫计划,他还从长春专门调来了名士兵组成的步兵团对责任区进行交通管制。
在伍连德的努力之下,东北地区铁路交通完全关停,极大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到关内地区。
图
医疗人员戴口罩进行防疫工作
当防疫进入最后阶段时,伍连德考虑到腐尸极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他又说服大家,将染病尸体集中起来进行火葬。
但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悖,当这个消息被当地民众知道后,群情汹涌,反对声此起彼伏。
但伍连德没有放弃,伍连德联合当地的士绅联名上书,要求朝廷允许火葬。
在这种两难的时刻,为了快速消灭掉鼠疫,早日恢复经济,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对此事的处理表现了罕见的开明,他立即下令支持伍连德的建议。
年1月30日,伍连德终于收到外务部发来的电报
“准许伍医生之请。”
有了朝廷的支持后,第二天,伍连德立即指挥了这次集体火葬。当时《远东报》曾这样报道此次壮举:
“闻日前,在东四家焚烧疫尸,防疫局委员等皆不欲往前监视,伍医官自赴该处点查尸数,亲视焚烧,俟焚化净始行回局。”
在这一天,共有2多具尸体集体焚烧,紧接着,各地相继对鼠疫死者进行火葬,甚至不少已下葬的尸体也被挖出焚烧。
在集体对鼠疫患者的尸体进行火葬后,鼠疫感染人数迅速下降,仅仅火葬一个月后,哈尔滨防疫总局收到了最后一例的死亡报告。
紧接着,东北各地捷报频传,到年4月底,鼠疫死亡人数终于为零。
伍连德仅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就成功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虽然成功遏制住了鼠疫,但伍连德的工作并没有结束,随后他在东北建立起规范的防疫体系,当10年后鼠疫卷土重来之际,伍连德建立的防疫体系成功亮剑,迅速阻止了疫情的蔓延。
在伍连德的防疫工作中,处处体现着他严谨的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以及他的高瞻远瞩与远见卓识。
由于在鼠疫防治与实践中伍连德作出了巨大贡献,年,伍连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但由于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此消息直到7年才在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正式披露,大家才知道伍连德是中国历史上接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由于抗疫成功,伍连德在医学界也名声大噪。年4月,伍连德在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被推选为主席。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此会议成为了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新起点,对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建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梁启超先生曾赞誉道:
“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图
万国鼠疫大会,伍连德担任大会主席
不仅是成功平息东北鼠疫,在民国成立后的复杂险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伍连德同样凭借自己的非凡才干和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就。
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他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学术会议,对20多个国家进行医学方面的考察,不仅宣传科学防疫思想,还发表科学进步、社会改革等先进观点。
此外,为了将中国医学介绍给国外,他与中国医史学会会长王吉民合撰了英文版的《中国医史》,填补了中国学者向世界介绍中国医学史的空白,受到国际科学史界的高度评价,扩大了中国医学的影响。
伍连德还在上海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并担任第一、二任会长,他还主持创办了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20处。并且,伍连德从西方人手中夺回海关检疫权,在上海创立首个《全国海港检疫处》。
图
伍连德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伍连德不与日本人合作,日军污蔑他是间谍,并在沈阳拘留了伍连德,后经英国领事斡旋保释南下来到上海。
次年,上海又爆发了大规模的霍乱,这一次幸好有伍连德坐镇,他成功帮助上海控制了霍乱——跟鼠疫“齐名”的甲类传染病,他本人也再一次名扬天下。
然而不幸的是,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侵略者的炮火打到了上海,淞沪沦陷,伍连德在上海的寓所,被日军飞机炸毁。这一年,他的原配夫人黄淑琼也因病离世。
饱经沧桑的伍连德无奈举家离开上海,回归南洋老家槟城,继续行医救人。
晚年伍连德虽远居海外,但他一直眷念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由上海迁到北京,伍连德把自己在北京的故居捐献出来,作为学会的办公场所。
李约瑟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遇到资金困难,伍连德又出面说服新加坡富商李光前出资,使该书得以出版发行。
伍连德虽然出生在国外,但伍连德心时刻牵挂中国,他将自己最美好的30年青春献给了中国的医疗事业。
伍连德在自己的自传《鼠疫斗士》一书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图
伍连德与原配妻子黄淑琼合影
在回忆在东北抗击鼠疫经历时,伍连德曾说:
“我最愿意做的事情,是从阎王爷那里把人救回来。”
他做到了,他救回来的人何止千万。
年1月21日,鼠疫斗士伍连德病逝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享年81岁。
英国《泰晤士报》发了一则沉痛的讣告,给予了伍连德高度评价:
“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伍连德是名副其实的“鼠疫斗士”,正是因为他的付出,才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发生在清朝末年的鼠疫,之所以没有演变成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悲剧,全得益于我们有伍连德,而伍连德在对抗鼠疫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倡导的隔离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受用。
参考资料:《鼠疫斗士》伍连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