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中国人
2023/3/9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m.39.net/disease/a_6146717.html
作者:黎荔
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洋装虽然穿在身,一颗心依然是中国心。在时光的隧道中,一种浮动的暗香,一种味道,一道风景,一种生活方式的亲切,都可以沉睡或被唤醒,运转起来,直到过去某个时刻突然在我们的眼前复活。昔日的飞红流翠、丝裘革羽都已远逝。而真正的歌唱,在不尽处依然缭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就是文化渗透的力量。文化的渗透处于若有若无、似自觉似不自觉的状态,使我们几乎不知受到制约,而保持了极大程度的心境自由,但等有朝一日,我们飘然渡海,欧陆加美,非洲澳洲,在比萨汉堡牛排奶酪之间,竟然强烈怀念汤面饺子锅贴抄手火锅甚至方便面和老干妈时,就可知我们依然是这样一个中国人。
文化在与人的结合之中,渗透于人生、人心的各个角落,渗透于衣食住行的各种生活方式之中,渗透于好恶取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所谓渗透,必然具有浓淡、深浅、迟速的差异和渗透方向的不同,由此出现文化的层面性、地域性和文化取向的差异性。在封闭的时候,转折的时候,多种异质文化交错的时代,这一点显得尤其明显。文化的渗透性和蔓延性,有点类乎我国古代之所谓“气”,用得上“总混群体”、“化感错综”(裴顾),“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管子)这类话。所以,人们常常说,这就是文化风气。风气及于衣食住行,及于思维取向和行为方式,这种文化风气聚散生灭中,层出不穷创生各种各样的结晶体。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比如,中国文化强调的“中”,是把作为主体的人放入天地宇宙间,和宇宙交流。中国思想体系是三元的,比如儒家的“天地人”,道家的“阴阳冲气”。一元的文化是死的,是没有沟通的,比如大一统、专制;二元是动的,但是对立的,西方文化是二元的;三元是“中”,生于二,又超于二。这里二元是指两个追求生命真谛的主体,是朝向生命的。仇人相见不是二元,和恶的交往也不是二元。中国文化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元的,所谓“一以贯之”,大一统,但是这只是主旨,其运行方式是三元的。两个主体对话,交流创化出新的生命,天地以生物为心,人生天地之间,合二为一,回到“天地境界”,人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交流者,为天地立心,同时也把自身有限的时空生命,扩展到了一个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世界,磅礴天地万物为一,人与天地参。我喜欢中国这种“天地人,为三才”的生命尊严,甚于西方的朝向上帝。
中国——这个偶然成为我出生地的国家。不管走到哪里,人们都叫我“中国人”。
我知道中国有很多缺陷,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独特甚至伟大的一面,是由于它的面积和人口?还是因为它的古老和亘久?是由于它的驳杂与混沌?我认为,更是因为它对宇宙苍生全盘的信任,或者存在其间的莫名默契:它相信宇宙间运转流通着一股元气,而这股气联系着一切。中国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态度也许就是源于此。
我们之中有谁,自从投身、长大在这片土地上以后,得以忘怀其河山之锦绣无边呢?有谁不曾聆赏其“千里莺啼绿映红”,领略其“秋水共长天一色”,往来于“杏花春雨江南”与“骏马秋风冀北”,倾心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会心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面对生命与创造之大奥,我们尽管卑微,依然一代代不懈地发掘、探求与质问,尽管无声,却也在苦恋之尽端,拯救了人性,拯救了尊严。此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文明悠远、物华天宝,是最具文明特质与魅力的独特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与情怀。园林、山水、风俗、饮食、民居、市井、工艺、戏曲种种文化元素在其中互相激荡,构成一幅幅生动雅致、隽永悠长的人文镜像。文化的灵魂在此舒展,展现生态、形态、情态浑然天成的东方农耕文明、乡土建筑文化、社会发展文脉等山河画卷,使我们一代代人在有限的地域中,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领略无限的空间意韵和中华文明生气勃勃的创造力。
古典的中国一直坚持着对大地的感激和敬畏,保持着与它的诗意的关系。圣哲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在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原天地之美,是我们这个文明的根本,中国文明从不指向对大地的开发和侵犯,大地上是万物有灵的,人在其中向外发现了山水,向内发现了自身的深情。中国传统艺术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相的实写,超脱而浑厚,苍苍莽莽,气韵蓬松,得山川的元气;其最不似处、最荒率处,最为得神。似真似梦的境界涵浑在一无形无迹,而又无往不在的虚空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国传统艺术气韵流动,探入生命节奏的核心,最能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式与生命的律动。中国式的超越,是逍遥游,也即是在自得自适中将生存的苦难和不幸,消弭为自然意义上的天地造化、大化周流等生活形态,并在无所用心中将其彻底遗忘,这其中产生了多少精致绝伦、优雅深邃的生活方式,优异的中国人,都有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中国文化对世界美学的贡献有很多,不管怎么说,这种“高贵的消极”可算作其中之一种。
然而,在将近两个世纪的再解释后,“有用”已经成为中国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价值核心。有用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物质中国。但是新的焦虑也出现了,压倒一切的“有用”,也令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空虚。作家阿城说台湾是民国,香港是晚清,大陆才像个新中国的样子,因为一切都跟过去割断了血脉。到台湾去,处处会闻到民国时代的那种气息还在,男人、女人、孩子、老人,都有那么一种安静平然的样子。记得两个月前台湾行,买东西的时候开玩笑问小老板会不会是假货,他无比惊讶地回答:“我为什么要卖假货?”完全不可理解的样子,那种旧时的气息和社会样态还完整地保存着。
因为有了这个世俗的广大存在和自然而然的延续,这种气息可以非常好地保留了下来。世俗一旦被荡涤殆尽,不在了,一切都统一在一种意识形态之下保持一致了,这种我们向往的气息自然也就消逝不再。这种气息其实就是一层厚厚的土壤,在上面可以长出各种东西来,生机无限,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宗白华先生说,中国是生命的体系,只要文化渗透中这片深厚的土壤还在,元气饱满五味俱全的世俗生活没有被完全格式化,我们就还是中华文明瓜瓞绵绵(我喜欢这个来自《诗经》的词,绵绵瓜瓞,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之中又一个新生的带茸毛的新瓜,渐壮,圆熟,其蔓不绝,绵延滋生。
它是我随身携带的“家”,动荡中的“定”:
大门外的流浪者,在没有回忆的
空虚的景色中,我们每人
带着一瓮家乡的土
很久以来收拢来的能摸的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