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帛说以其为师以其为友以其为对
2023/3/10 来源:不详以其为师以其为友以其为“对手”
——来自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调查与思考(一)
赵竹帛
(年11月)
哈尔滨要发挥省会城市作用、要振兴发展、要晋位升级、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期许,这也是全市人民的愿望,更是几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孜孜求索、奋力拼搏的目标。
年9月中旬和10月下旬,我带队,借到沈阳与长春两市学习交流之机,深入沈阳、长春两市进行深度了解、探询,对两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文化及城市魅力的打造传播弘扬的做法以及以沈阳浑南区和长春新区为重点的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举措、经验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将哈尔滨市与之进行对比分析。
哈尔滨市与沈阳市、长春市同为东北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地理位置接近,拥有相似的历史进程、发展基础、转型发展难题、解困发展思路,三座城市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互为“对手”。近年来,长春市提出要打造东北亚中心城市、实现在副省级城市排名中的位次前移,沈阳市提出打造东北核心城市,两市的发展与哈市不分高下,且有超越哈尔滨之势,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以沈阳市、长春市为调研对象,有更强的比较性、借鉴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其为师、为友、为“对手”的三维视角,将其与哈尔滨市放在同一坐标系上进行审视比较。我们旨在:学师,会友,领先对手。以其为师,求教发展中的经验和启示;以其为友,寻求同频共振、互补发展举措;以其为“对手”,谋求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领先“对手”并率先成功突围问鼎。
一、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座城市发展的嬗变轨迹及历史渊源
(一)沈阳——“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浮沉之路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工业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是清朝发祥地,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年,满清军队攻入关内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
年和年,沙俄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建筑和经营中东铁路干支两线的持权。年,沙俄在沈阳修建“谋克顿”火车站,强取周围6平方公里的经营权,年日俄战争后,沈阳成为“南满铁路附属地”。日本开始大规模向沈阳地区移民,并设置驻军、设警和税捐、司法等机构,开办工厂、经营商社,由此彻底打开了沈阳这座封建陪都的大门。日本借助满铁附属地的权益,将沈阳站周边的地区划入势力范围,并建了一个“国中之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设施样样齐全,与当时的沈阳老城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借助“奉天人治奉天”的口号,督理奉天军务,拥有东北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的行政与军事管辖权。奉系军阀为满足地方势力扩张的需求,注重发展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在张氏父子统治沈阳期间,东北民族资本逐步由土地和传统商业延伸到现代轻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服务业。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势力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年由伪满洲政府、满铁会社、关东军三方组成的“奉天都市计划准备委员会”,开始起草沈阳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奉天都邑计划》。在规划中明确了沈阳在东北地区的中心地位,同时突出了区域协同、地域分工的理念,对既有的多个空间板块进行了功能分区,在用地布局中强调了交通、工作、居住与游憩等城市功能,在建成区外围规划了宽约为1—7公里的环状绿带。
—年,沈阳城市人口从17.7万人猛增到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时至解放之前,沈阳由一座以政治、军事为主要职能的封建陪都已经嬗变为以商业贸易、交通枢纽、军事工业为主要职能的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其城市形态也由“城方郭圆、四塔四寺”的封闭形态转变为“双城并立、多元拼贴”的开放形态。
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一举攻克沈阳。沈阳市的成功接管,不仅使这座伤痕累累的历史名城得以迅速恢复生机,同时为其他大城市的顺利接管提供了宝贵经验,实为沈阳对全国解放的一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被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个重点项目中,沈阳占据6项:沈阳市机械修理厂(今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航空工业学校(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沈阳黎明航发集团。沈阳曾为中国创下了众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苏联援助)、第一枚地空导弹、第一台火箭发动机、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条33万伏超高压电缆、第一台水下机器人(与俄罗斯合作)……沈阳被称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一五”时期,沈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重工业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数值,—年,沈阳市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幅度为7.5%。年沈阳市工业总产值是年的20倍,年的近4倍,平均每年增长25.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促使沈阳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多数国有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人才急剧流失,大批产业工人下岗,铁西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沈阳市成为“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
(二)长春——"亚洲第一大都市"的兴盛与衰落
长春自清朝嘉庆五年(年)设治至今,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东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铁北二道沟)。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本所取代,长春成为"满铁附属地"。
年3月1日,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的首都并更名为"新京"。日本将长春视为其永久占领之地,并制定《大新京都市计划》以建设新京,该计划由日本城市规划专家设计,参考了19世纪巴黎的改造规划、英国学者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以及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理论,风格接近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伪满鼎盛时期加上驻长春的大量军队、外国侨民和巨大的流动人口,“新京”市内总人口已逾万,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伪满洲国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新区,电力、煤气、供水、排水、电讯、绿化等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长春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也是亚洲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并拥有当时号称“亚洲第一街”的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新京”是中国唯一仿照外国首都(巴黎、堪培拉)建造的城市,全市掩映在一片绿海中,有"森林之都"的美称。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侨被遣返回国,长春人口锐减,年减至60万人。年解放军围困长春,长春和平解放,史称“兵不血刃"。长春的和平解放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首开了解放战争中我军充分利用其他战术和平解放一个大城市的先河,是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基于发展的需要,将长春定为定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一五”期间建设大量的工业建筑,并附以居住、交通等配套设施,年,苏联援建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落户投产,投资总额为6.5亿元。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长春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一五”“二五”时期,长春市调整了原有的城市功能性质,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客车制造、柴油机制造等机械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构成了长春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为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长春还有很多“中国第一”,如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支基因工程干扰素、第一批单克隆抗体、第一辆有轨电车、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实验)等都在长春诞生,是名副其实的"轨道客车之都”。同时,长春也是中国光学事业和中国航天员的摇篮,这里是新中国电影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在这里诞生,长春也因此被称为"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春汽车工业大幅度滑坡,后起的上海大众、天津丰田、广州本田等纷纷弯道超车。长春产业结构单一性弊端日渐凸显,汽车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未能与城市其他产业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轻工业发展滞后,下岗人员难以安置,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受计划经济影响,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竞争意识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都制约了长春经济的发展,使其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年,长春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例是0.73%。
(三)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清初,哈尔滨松花江南岸地区归吉林将军所属阿拉楚喀(今阿城区)副都统管辖。清中期之后,随着“京旗移垦”以及之后的开禁放垦,至19世纪末,哈尔滨松花江两岸地区已形成秦家岗、马家沟、香坊、傅家店、四家子等近百个村落,许多满汉居民在此从事耕种、狩猎和渔业。
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哈尔滨既是中东铁路管理中心,又是铁路干线交会点,随着中东铁路修建,哈尔滨作为俄国对中国东北资本输出的中心,社会内部发生了变化,人口急剧增长,社会文明转型,迅速发展成为近代城市。年,哈尔滨开埠通商,外侨、外商大量涌入,使其成为国际性商埠。中东铁路的建设引起大量俄侨移居哈尔滨,短短20几年时间哈尔滨一跃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先后有19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有33个国家的数十万侨民在此定居。年,哈尔滨人口达38万,外侨人口近20万,其中俄侨达15.5万,俄国人怀着把哈尔滨建设成“黄俄罗斯首都”的野心来到这片土地上,并按照莫斯科的模式来建设哈尔滨,他们骄傲地称哈尔滨为“东方莫斯科”。随着中东铁路的不断发展,众多教堂、洋行、邮政局、电报局、气象台、兵营、俱乐部和学校等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机关、工厂、商店、货站、银行等也林立在哈尔滨街头巷陌。哈尔滨成了中国东北最大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埠。外侨的涌入塑造了哈尔滨特有的欧陆风情,促进了哈尔滨多元文化的交融。俄侨在哈尔滨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一一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并创建了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一一东清铁路局交响乐团,哈尔滨因而有了"啤酒之城”和“音乐之都"的美誉,哈尔滨这座洋气十足的城市,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年“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遭受了长达14年的日伪殖民统治。年4月28日,哈尔滨宣告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哈尔滨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从年11月到年末,哈尔滨市参加战勤人,出动马车辆,车夫人,民工担架队人,参加慰问人,捐献劳军32.3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苏联援建的项重点工程中的13项建在哈尔滨,由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轴承厂、新风加工厂、东安机械厂和伟建机器厂10个企业承担,新增了27个工业行业,哈尔滨迅速成为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投资类产品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三大动力”“十大军工”名扬全国,电站设备、轴承、工量具、农林机械、工程机械、电工仪表、亚麻、铝镁加工材料,以及飞机、坦克等军工产品,在全国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电站汽轮机,中国第一台结构式电子模拟计算机,中国第一台利用油压作倾翻动力的重型自翻车……年,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沪、京、津、沈,列全国城市第5位。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
20世纪60年代,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工业布局重点转移,哈尔滨市工业转入平稳发展阶段。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加剧,投资渠道单一、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创新机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缓慢等弊端日益显现。哈尔滨市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动力不足,产业组织、技术和产品“定型化”,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步老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对老企业技术改造有所重视,但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规模不大、使用分散,大部分技术改造项目属于填平补齐,水平延伸式的适应性改造,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工业整体老化和部分行业衰退的趋势。
(四)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座城市发展的历史渊源
在回顾三座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座城市既有共性,相互联系,又有个性,特点鲜明。
1.三座城市近代化进程和文明开放程度比较早,曾经是东北亚区域中心。东北地区是满清“龙兴之地”,在清朝末年随着日俄殖民势力的侵入,开启了近代化进程,开始兴建工业,发展商业,成为东北亚区域中心。
2.城市规划建设、产业体系为亚洲甚至世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