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葛亮燕食记

2024/8/24 来源:不详

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和顶层设计。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首批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工作组名单

组长: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

副组长: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发展研究处处长纳杨

成员:王杨王清辉陈泽宇贺嘉钰周茉杜佳

尹超李菁刘雅李英俊虞婧邓洁舲冯海文

葛亮《燕食记》

年12月总第一期

(本期主持人:王清辉陈泽宇)

《燕食记》

作者:葛亮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7月

ISBN:2

#

作者简介

葛亮,作家,学者。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高校中文系教授,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著有小说《北鸢》《朱雀》《瓦猫》《七声》《戏年》《问米》《浣熊》《谜鸦》,文化随笔《小山河》《梨与枣》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俄、日、韩等国文字。曾获“中国好书”奖、“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等奖项。作者获颁“海峡两岸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

特约评论

凌逾:写透华夏薪传文化根性——论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   

葛亮以食凝人凝事凝情,也以食物和美食秘笈凝练出为人处世真理。做好莲蓉的关键是“熬”,熬,不仅是熬食材、熬火候,更是熬手艺、熬人心。莲蓉月饼,若想做出至味,只加糖是不够的,需一撮盐,才能将甜味往高处托上几分;就好像人要经过对手、经过磨难,才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好来。一款手打莲蓉月饼成就“得月阁、同钦楼”港式茶楼威风,也揭示出成功之秘诀,各行各业一通百通:成名成角,要“熬”得住默默无闻,经得住挫折历炼。葛亮下笔为文善于共情,笔下总渗透出温润如玉的人文关怀,《燕食记》通过人间烟火百味,提炼出关于生命哲学的思索,引发读者共鸣。

作为学院派作家,葛亮擅长设置复杂的小说结构,《燕食记》首次采取多视角叙事法,如同纪录片采取百口百言的非虚构叙事,呈现出人事复杂、人心难测、世事难料、真相难寻的客观现实状态。这种结构很考验作者的笔力,处理不好便会陷入重复窠臼,叙事变得杂乱无章。小说涵盖牵涉20世纪初反清、军阀混战、援闽护法、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百余年风云际会,被葛亮有条不紊地纳入文本之中,营造出套中套的迷宫故事,入情入理。

杨庆祥:作为“新南方写作”的《燕食记》 

 

《燕食记》得饮食谱系的神妙之处在于,它通过不经意间的色泽、香气和味蕾,指向的是南方的精神空间。这正是我所谓的“新南方”,“新南方”不再仅仅是一个纯粹地理学意义上的行政区划,而是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的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有其自己的饮食、语言和信仰,它和其他的共同体(如西部、江南、中原等等)一起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或者说,这是一个社会文化结构层面上的南方,在这一层面,南方就意味着整个中国。“新南方”的书写也是一种新的中国的书写。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国有一个非常长久的世情小说的传统,从《金瓶梅》或冯梦龙开始,明清几百年来形成了在世界文学范畴内独具特色的世情文学的伟大传统——可以媲美欧洲现代小说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五四”以来逐渐式微,后来在年代得到了部分的恢复,但自邓友梅、阿城等人之后,能跟上的作家实在不多。葛亮将饮食男女和世情世俗结合,在文学史上又赓续了这一重要的传统。

邓瑗:在历史的缝隙间——读葛亮长篇新作《燕食记》   

事实上,葛亮对《燕食记》采用了一种于历史之缝隙间窥探的写法。小说又纳入了多个叙事声音,有时是从故纸堆中找来的陈年报纸,对故事的背景做了补充,有时是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叙述者,他既沉潜至人物的内心,说出其所思所想,又时而面对读者(尤其是不熟悉广东民俗与历史的读者)做出解释。在这些叙述声音之间并非没有冲突,它们甚至形成了一些明显的裂隙,而正是在历史的晦暗处,小说闪现着虚构的锋芒。

就此而言,葛亮所写的,都是那些隐藏在历史褶皱里的小人物。比如关于广东三点会,他不写英勇就义的领袖刘芝草(小说中的老披),而写连真实姓名都未留下的叶七,他不写叶七参加起义的壮烈时刻,而写其起义失败后的英雄末路。这都显示了作者的独到视角。老披和起义,构成了叶七等人反复言说、回味的光荣过往,在此小说流露了明显的追怀意味,由此投射了一种新历史主义的史观:那个本质而唯一的“真相”已然逝去,如今我们只能以碎片化的、小写的方式触摸历史。老披的缺席,故而是症候性的,它实际上对应了葛亮的写作姿态及其面对历史的态度。

康春华:历史切片与道德精神——《燕食记》读后   

葛亮惯于处理历史、城市与人的相对关系,换言之,即时间、空间以及人物上的“小大之辩”,将二十世纪的历史流变隐含于个体的成长之中,而《燕食记》将二十世纪风云历史在粤港澳地区的投射,以及岭南的饮食物质文化变迁浓缩于一道道具体的肴馔之中。葛亮在《燕食记》中以完整、绵延而纯熟的时空叙事和借鉴融合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的技法将其历史观、文化观铆合在一起,构造出了独属于葛亮的“时空体”诗学特征。

“把历史作为方法”是葛亮的创作之法,而小说作为一种装置,如同始终带有文化倾角的、能够将整体而宏阔的历史折射成为五彩斑斓的微观史世界的显微镜。具体到《燕食记》,全书将客观的第三人称作为主线视角,辅之以“我”——青年教授“毛生”的“粤港传统文化口述史研究项目”同步调查的限制视角,将“我”置身于历史之中,既在风云传奇之中引入追寻、考证与实录,也在历史与现实、过去与当下的时空中保持对话性,让这种“凝神注视”穿越时间与空间,从而提升小说的叙事复杂性与美学诗学意蕴。

相关视频

……

该视频号动态已删除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赞19中国作家网,赞26中国作家网,赞36

扫码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