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的起源,如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在

2022/12/27 来源:不详

刘云涛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735.html

天津从一个小渔村拔地而起,最终崛起为中国著名的特大都市,是海河及与之相接的海洋孕育和滋养了她,并给了她文明基因与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退海之地到直沽寨、海津镇婴儿状态的天津平原,地势低洼,遍地都是泻湖和沼泽,尚是人类望而却步的畏途。不过,生命力顽强的动植物捷足先登,成了这里的主人。

考古告诉我们,距今多年的夏商时代,这里已是麋鹿的乐园。到了战国时期,除了今塘沽、汉沽一带尚在茫茫大海中等待破水而出外,其他地区均已成陆。随之,人类的脚步开始踏上了这片被后世称为“直沽”“天津”的年轻热土。

秦代,散布于今天津周边的聚落,西北部隶属于泉州县,西南部则属于东平舒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又出现了一次较大的海侵。海进人退,涛声震耳。东汉末年,在曹操的全力经营下,通过开挖人工运渠连通了海河平原大部分水道,初步形成了海河水系。

之后,随着大海的节节退却,沉沦的陆地又重新冒出头来,海河两岸又升起了袅袅炊烟,回荡着鸡鸣犬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混战的局面。天津及周围平原地区先后为后赵、前燕的地盘。在现今的东丽区军粮城一带,先后筑起了漂榆邑和角飞城,是为海运港口,从事运粮的水手、搬运工以及傍海煮盐、打鱼的人们纷纷在这一带聚居生息。

隋代永济渠开通后,成为北方与中原的大动脉。唐代,天津东部出现了“三会海口”的地名。据考证,所谓“三会海口”,即泒河尾——清河、滹沱河与沽河三水汇流入海的地方,具体位置在今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一带。而“三会海口”的刘家台正是“吴门粟帛”转运的港口。当是时,从军粮城到北部边防的漕粮转运,主要分两路,一路溯潞河(北运河前身)至范阳,一路溯鲍丘水(蓟运河前身)至渔阳。

作为天津地区最早的海港——军粮城一带出现了“云帆转辽海(今渤海),粳稻来东吴”(杜甫《后出塞》)的景象,军粮城也以唐代海港名镇载入史册。北宋时,天津地区成为宋辽(契丹)的交界之地,双方以白沟河(下游即今海河)为界。为了阻止契丹铁骑的南下,北宋在界河上苦心经营,潴水为塘泊防线。塘泊防线的东端,大体处在今天津以南、沧州以北的地区,系由破船淀、蒲淀、灰淀、方淀四个塘泊组成,西与白洋淀相接。界河下游南部属乾宁军和沧州的清池县(后称清州、青县),北部属辽幽都府(后改为析津府)武清县。

其中清池县有乾符、巷姑、三女、泥沽、小南河五寨,乾宁军有钓台、独流北、当城、沙涡、百万涡六寨。寨设“寨官”,不但带兵,还兼管民事讼。这些寨大多位于今天津静海境内,泥沽、双港、小南河、当城、三女、沙窝、独流等寨名一直沿用至今。

女真族灭辽逐宋,建立起大金王朝,占据淮河以北的半壁江山。天德五年(年),金朝将都城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为了保障都城庞大的粮食物资供应,金廷重新修浚淮河以北的运河,恢复漕运。与此同时,由于直沽一带滨海“多产盐”,制盐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直沽成了漕运枢纽和产盐基地,这里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