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片教父胡金铨

2023/4/22 来源:不详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是个大师已逝的时代。

也正因此,缅怀大师显得尤为重要。

这其中五味杂陈。过气电影人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落寞的背影。

也早被新时代的艺术新贵所遗忘。

然而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它的光鲜一面有着永恒的光韵,足以载入电影史册。

同时又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与神伤。

胡金铨就是这么一位。

他们这样致敬胡金铨:

胡金铨导演的离世,好比名贵瓷器,碎一件,少一件。

——钟阿城

他在我心中是一位大师。

——蔡明亮

胡金铨是我最重要的灵感来源。

——约翰·史蒂文森(美国导演)

胡金铨的电影,让我们不断回去看他那个武侠世界,我们今天的导演,可以用他的东西,比那些模仿西方的电影还要新颖,还要有创意。

——徐克

像胡金铨他们创造出来的影像,对我的影响,不止电影语言,包括表达情感的方式,对电影的理解。让我觉得中国片就是这样的,过去的中国是这样的。

——李安

金铨的朋友极多,而且他个性豪爽,也最易交朋友,三教九流的人都有,然而我觉得他最喜欢交的朋友还是知识分子和学者。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私底下毕竟还是个读书人,没有读那么多书,哪来那么多的故事好讲?许多人只见过喜欢热闹的金铨,却没有见过在斗室里读书的金铨,他在洛城柏色狄那区的公寓并不大,却堆满了书。

——李欧梵

胡金铨,生于北京,年入香港电影界。

年进邵氏公司当演员、编剧和助理导演。

年与李翰祥合导金马奖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后自编自导武侠片。

年后先后执导了《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新派武侠片,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派武侠片热潮。

作品年表

《画皮之阴阳法王》()

《笑傲江湖》()

《龙门客栈》()

《山中传奇》()

《迎春阁之风波》()

《侠女》()

《龙门客栈》()

《大醉侠》()

1、误打误撞进入电影圈

年,胡金铨年仅18岁。由于申请去美国读理工科没有成功,转战香港。

据胡金铨个人说:“我去香港是有别的原因。当共产党进入北京后,我有位姓刘的表哥常来我家玩,他说要去香港,问我要不要也一起去。我说好呀,就答应了。但当时是什么也不清楚的。结果,他后来反而不去了,而我却拿到了通行证,可以成行。”

就是这样一场偶然邂逅,成就了这位武侠大师一世的瞩目。之后的经历也颇为动荡,已经做过印刷厂校对,电话簿校对,电影海报手绘员,演员,导演助理等多个工种。

“也想过往香港的理工学院升学,但不获准考试,结果进不了。于是,只好放弃升学,改为就业了。最初是在一间叫做嘉年印刷厂的公司做校对的工作,做过电话簿的校对。电话簿的数字是绝对不能错的,干得很辛苦。此外,在做佛经的校对时,全都是意思不明的很难的字,也叫我吃了许多苦头(笑)。不过,是个很好的锻炼。”(引用来自《胡金铨:我的香港电影梦》,本文是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山田宏一及宇田川幸洋在胡金铨去世前花了30多小时而作的深入访问,是目前唯一有关胡金铨生平和经历的最详尽记载。)

少年时代的胡金铨,就透露着一股儒雅的气质。从小受京剧熏陶,对戏剧、美术颇有见地。也曾是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的座上客,他心中就有一个江湖。

胡金铨手稿

2、生命里的电影岁月

得益于李翰祥的提拔,数年之间,他做过《梁祝》副导演,接替李翰祥拍摄《玉堂春》,他的《大地儿女》展露出作者迹象,《大醉侠》则开邵氏武侠之先河,开启了一个长达20年的电影文化帝国时代。

正义长存,胸怀天下,是为侠之大者。身在香港的文化语境中,无家无国的漂泊意识,成为胡金铨电影的一个主题,亦建构了他心中的“侠”的形象。

《大醉侠》:此片一出,轰动香港。也建立了一种戏剧式场面调度的范式,营造了客栈的光怪陆离氛围,从此,武侠中的客栈,有了标杆。

《侠女》:侠女飞天,其实用了弹床拍轻功。后来《卧虎藏龙》里的竹林轻功,就是向胡金铨致敬。

《龙门客栈》:荒凉之地,一个鱼龙混杂的客栈写尽了居心叵测,江湖的对决源于心中的正义。善恶分明一直是胡金铨武侠世界的界限。

《迎春阁之风波》: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但此片延续了胡氏武侠风格,胶片机拍出的效果比现在大片好上几百倍。

3、未完成的华工血泪史

胡金铨与50年代香港明星李丽华

转战台湾的胡金铨继续着对电影艺术的痴迷。巨大的成本,缓慢的拍摄进度,也逐渐被市场抛弃。曾经也为等一场雨,整个剧组关机数日。精益求精难免耗资巨大。

《山中传奇》片场:胡金铨亲手制作道具,精益求精。

80年代左右,随着《空山灵雨》、《山中传奇》成本巨大而票房不佳。当时的武侠类型一蹶不振。视艺术为生命的胡金铨,不肯屈服于市场,坚持拍摄形式超前,意境深远的作品。

但是,胡金铨壮志未酬,开始为自己的二十年计划《华工血泪史》东奔西走,转辗港台和北美集资,甚至考虑过到内地发展,最终未能成行。

4、儒侠的苍凉暮年

纪录片:《时不我与:从台湾看胡金铨》

胡金铨后期生活潦倒,很多时候靠弟子照应:郑佩佩照顾他在美国的饮食起居,孙树培、石隽等弟子则全程解决他来台的各种消费,甚至《画皮之阴阳法王》的投资都是他昔日弟子吴明才、洪金宝供应。年,《华工血泪史》已经由吴宇森、张家振筹得资金,计划由周润发主演,准备数月内开机,然未过多久,胡金铨因心脏问题入院治愈无功,一代宗师带着遗憾撒手人寰。

胡金铨与郑佩佩

我曾写过四篇《洛城咒》,却没有提到胡金铨,如果要我以此为题再写一篇的话,我一定会说:这个影城虽然为晚年的金铨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场所,然而却不能发现他的才能,为他提供更多的机会。金铨朋友虽多,他却不会在资本主义钱堆里去钻营,仍然保持一个艺术家的风貌。他似乎也没有一个经纪人为他打点。他的早期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可惜好景不常,他的后期作品却逐渐不受"群众"欢迎。偏偏他又"交友不慎",交了我们这几个知识分子的老友,为他的影片出的主意毋宁是"票房毒药",是制片商最讨厌的对象。金铨自己又慢工出细活,每每超过制片的预算和时限,《笑傲江湖》的难产即是一例(后来还是徐克补拍完工的)。然而,以他的博学和艺术造诣,又怎能粗制滥造?他最后一部片子恐怕就是被预算所迫粗制滥造赶出来的,看完更令我心酸。(李欧梵《忆金铨》)

胡导演死后两袖清风,膝下无后。人们忙着为他选择安葬地、塑像、建立基金会,沸沸扬扬,而我只有一个愿望:去看看他的片子。

最后,让我们以这幅手稿,来缅怀下这位大师的壮丽一生。

我何尝没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希望国片快高长大呢!可是有些事真看不过眼,例如有人在海外弄一点小掩眼法,便回国大吹,真使人愤怒。如有人吹拿到《纽约时报》四颗星奖诸类,查实不外是唐人街一张华文小报上的电影噱头。有人又吹在某某影展上名,结果是连参加都有问题,在外国三流戏院一放,便回国大吹特吹,说怎么国际叫好。我想不必再闹笑话了,实实际际的,好好地拍几部结实的电影才是道理。——胡金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