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天赋只不过是神话一万个小时才是硬道

2024/11/28 来源:不详

象棋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智力游戏,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中,非常精彩地描绘了象棋的神奇魅力:

在人们发明的各种游戏中只有这一种游戏,它的胜负不取决于任何刁钻的偶然性,它只给智慧戴上桂冠,或者确切些说,它只给智力天赋的一种特殊形式戴上桂冠。但是把下象棋说成是一种“游戏”,这难道不是对它进行了一种侮辱性的限制吗?它不也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吗?……这种游戏既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颖的;其基础是机械的,但只有靠想象力才能使之发挥作用。它被呆板的几何空间所限制,而同时它的组合方式又是无限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可又完全是没有成果的;它是没有结果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物质的建筑。但是,尽管如此,业已证明,这种游戏比人们的一切书本和作品更好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是惟一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的游戏,而且谁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神明把它带到世上来消愁解闷、砥砺心智、振奋人心的。

不过,在这部著名的小说里,茨威格对象棋游戏的理解似乎比较粗浅,其小说也存在许多谬误。茨威格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棋手,完全是作者自己的臆想之物。那位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只是旁观几次两位不入流的棋手——乡村神父和警察局巡官下棋,就可以学会下棋,并迅速地掌握象棋技艺中的一切奥妙,成为一名好手。而那位从纳粹监狱里虎口逃生的主角B博士,竟然只凭不断拆解一本载有局象棋大师比赛的棋谱,就可以战胜世界冠军。

对象棋有深刻理解的人,知道这种故事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发生的。从象棋史来看,不论国际象棋还是中国象棋,杰出棋手都是基于不断钻研棋谱和大量实战经验的基础上才取得成功的。如以举世闻名的国际象棋大师波尔加三姐妹苏珊、索菲亚和朱迪特来说,她们都是父亲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的心理实验的成功产物。波尔加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启迪(后者有一句名言“如果给我10个健康婴儿,通过不同的训练设计,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10个孩子培养成优秀学者或杰出艺术家或超级罪犯”),决定与未婚妻结婚生子,并拿自己的孩子做培养人才的“波尔加实验”。他的三个女儿都没有去过一天学校,而是在家里接受父亲的科学的系统教育。拉斯洛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方法来培养和训练三个女儿,结果她们都成为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显而易见,波尔加三姐妹并非天才,而是他父亲培养训练的产物,他们每天学棋的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

国际象棋冠军波尔加三姐妹

一万个小时定理不论是对于国际象棋还是中国象棋都是同样适用的,象棋是一种策略性的智力游戏,它更多地依赖于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记忆力以及耐心和毅力等因素。一个人只要通过系统地学习象棋的基本规则、开局技巧、中局战术和残局策略,不断地观看高水平象棋比赛的视频,不断地揣摩、反思和学习,不断地与其他优秀的象棋手对弈,参加象棋比赛,就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棋艺水平。就笔者而言,笔者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近四五年来,通过断断续续地观看象棋视频,如陕西棋王孙根成的象棋视频、佐为等人的视频课程,棋艺也由业余5级,升为业余9-2,现在也可以说是一位马路棋王。因此,下象棋不需要特定的天才,只要你有兴趣和毅力,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象棋手。当今非常活跃的象棋冠军赵鑫鑫,每天钻研棋谱和用电脑软件拆棋的时间都长达六个小时以上。因此,并无什么天才,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一个想象建构出来的神话而已。

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赵鑫鑫

可是,现在还是有许多人认为,象棋都是需要天赋的,好的象棋手似乎都是天才。一些文艺作品在这方面也推波助澜,如阿城的《棋王》,国外的一些关于象棋的影视作品,比较典型的有《后翼弃兵》,都有意无意地助长了这种观点。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现代科学充分证明,根本就没有什么天才,天才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练习,一万个小时定理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