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房山老故事,见证着房山的变化
2022/7/14 来源:不详FUN友们!今天给大家讲一些房山的老故事,这些老故事有些是说房山的变化,还有一些是房山的俗话,但是这些故事的背后却是WAN们房山文化的缩影,一起看看,这些故事你都知道吗?
金陵金贞元三年(年)三月,金海陵王命以大房山云峰寺为山陵,建行宫其麓。
五月,自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迁太祖、太宗梓宫葬于大房山脚下三峰山麓和坟山两处。
第二年,又命太保昂如上京,奉迁始祖以下梓宫。
十月,葬始祖以下十帝于云峰寺山陵区。这就是北京地区修建年代最早,占地范围最广的帝王陵墓群——金陵。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
01
据记载,最早的房山城建于金朝,按古书的记载是先建了一座小城,因规模太小被弃用,又建了大城。有意思的是,建城的时候这座城叫“万宁城”,建成之后却改名为“奉先城”。
但有一点存疑:原先的小城是彻底弃用、还是融入大城?还是有一段时间万宁和奉先并存呢?
奉先城的城门没有找到,找到了房山常乐寺村古城门,给大家看看
留在历史中的奉先城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土城,城墙高丈余,每道城墙长一里,四面各有城门一座:东门称“朝曦”;南门称“迎恩”;西门曰“仰止”;北门曰“拱极”。
看到“万宁”“奉先”“朝曦”,
FUN友们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明朝时的良乡城
02
元朝的时候,“奉先城”改名“房山城”,在旧城基础上扩建,周围一千四百五十步,西门改为“揽秀”。
为什么叫揽秀呢?
我们现在看看城关的西边能看到什么,在古时候那里是青山掩映、水过林边,远处有巍峨的寺院,山顶有传说的大东阁,想想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大美房山——滨河新城摄影:赵永祥
03
明隆庆年间,山东武城举人李琮推调任房山县令,李县令干了一件大事,将有几百年历史的房山土城改建成石城。
旧时有详细的记载:“石采于西山,灰采于南阜,厥高三丈,厥厚三尺……”。改建后的新城高三丈,石墙厚三尺,城墙总厚近二丈。
04
到了清朝房山城又经过多次的修缮,并在道光二十七年,增筑瓮城。有一种说法日军在攻打房山时,炮弹打到城垣上只炸出一个个凹坑,可见古人工程质量之彪悍。
县城图图片来源:新浪博客(猫耳山maoershan)
05
说完历史,再说说古时候这座房山城里面是什么样子:站在山顶往下望,房山城就像是方方正正的棋盘,由东西南北两道十字相交的大街分割成四个小方块,小方块再由小的街巷分割成更小的方块。
最早县衙在城西偏北,从洪武年间起迁到了东门附近,旧时城里有司经坊、登云坊、天府坊、鸿胪坊;都宪坊、拔萃坊、桂林坊、虽仕坊。
据有关记载,坊市直到明代仍存在。清代坊市数量减少,但范围扩大,之后才出现“街”和“巷”等通用名称。
清康熙年间志书,记载的街巷有儒学巷、草厂巷、马神庙巷、城隍庙巷、三眼井巷、养济院巷、大察院后巷、福胜寺巷等。“巷”即“胡同”。到了民国年间,“胡同”的叫法已很普遍。
民国十七年(年)《房山县志》载有营房胡同、赵家胡同、马家胡同、仓房胡同。有的名字至今仍在沿用,如仓房小区一名即源自仓房胡同。
良乡文庙
另外旧时的房山城里还有一些神奇的建筑,除去城隍庙、贤良祠、文庙这三座大家比较熟悉的古代建筑,特殊的有:城西社稷坛;城东的风云雷雨山川坛;还有小编最感兴趣的厉坊;厉坊是一个百度都摆不出的词语,有种解释是祭祀鬼神,但神因何用“厉”字。
这些胡同目前依稀还可看到她们的影子。从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房山浓厚的历史文化。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猫耳山maoershan)
传说故事中往往也会有历史的影子,房山城西北大房山下有道几里长的山沟,俗称“皋沟”。据说抗金名将岳飞部将牛皋的坟就在这里。牛皋的坟即使有,也是象征性地堆土为茔,金兀术的坟确实在金陵域内。民间就有“气死兀术,乐死牛皋”的传说。
传说也好,话本也好,集中反映了一点,即宋、金对峙时期,确实发生了大大小小不少战事。房山城初建的几十年,正是在这一时期。
FUN友,房山这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名城,在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些房山老故事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吗?快去问问身边的老人,把那些房山的传说和故事发给我们吧!
信息来源:百度贴吧、新浪博客、人人网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