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茅草簌簌,土地悠悠,书声阵阵
2023/7/25 来源:不详北京中医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9277733.html《孩子王》()导演陈凯歌
恰好是在3月末读完了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于是就买下了这张票。放的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于年修复的版本,画质极佳。
这是陈凯歌的第二部长片,给他带来了第一个戛纳金棕榈提名,与他合作此片的顾长卫被称作是“中国第一摄影师”,音乐有导演田壮壮参与制作,制片则是吴天明先生。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第五代导演在草创时期密切的互动。
故事发生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读过高中的老杆被派去村里教娃娃念书。在这期间,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在与朴素的孩子之间的相处中感到了焦虑、获得了启迪,他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孩子们给他带来了人生的感想。虽然片名叫作“孩子王”,却只在片中出现过一次,并且是作为“老师”的戏称,实际上孩子们与老杆并没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同在一个特殊年代相逢相知罢了。
顾长卫的摄影自不必说,他的代表作品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红高粱》《霸王别姬》等等,他的影像对光的把握极其出色,构图也十分严整而富有张力,常常能够传达出一种古朴深沉的力量,直击人的灵魂。天地悠悠,郁郁不得的读书人何不怆然涕下呢?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影片想要着重探讨的,这或许是对那个年代更深层次的控诉。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番,知青那一代人对自然的破坏是极其深重的,影片也不止一次提到了被砍被烧留下的树桩,最后的结尾是叠化的山火燃尽。因信仰而变得愚昧的人是服从国家指示的,而不服从国家指示的是明智的却信仰动摇的,这是那一代人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深刻矛盾,能够解决这一切矛盾的只有“知识”。因此这部影片将自然与人事统一了起来,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维度。
影片对于画外音和画外空间的使用也是极其突出的,为什么陈凯歌导演没有把自己的风格坚持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