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国四大名将相比,燕国大将乐毅差在哪里

2023/9/17 来源:不详

没有进入战国四大名将的战将多了去了,何止差一个乐毅?赵奢、孙膑、田单、乐羊、吴起等人也没有选上。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前两位是秦国人,后两位是赵国人。战国时代七雄并行,战将无数,为何名将不是秦国,就是赵国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标准问题。

名将也需要有后盾

在一场足球赛事当中,最佳球员一般都会在强队中产生,而不会产生于弱队。那么是不是弱队就没有一个好球员呢?肯定不是,但受限于球队整体的表现,即使有个球员表现超级棒,也不会得到最佳球员的称号。

那么同理,战国四大名将分别诞生于秦国和赵国,首先这两个诸侯国在战国七雄中本身就是强国,这就是评比的潜规则。

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从落后被人瞧不起的蛮荒之国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白起参与的几场大战,如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人,鄢郢之战迫使楚国迁都,华阳之战斩首十五万人,长平之战斩首四十万人;像这样大规模的作战,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只有国家强大,才有可能造就一位传世的名将。像白起、王剪这样的名将,没有强大的秦国,也是没有可能流芳百世的。

再说赵国,如果没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国可能早就被灭了。那么,“胡服骑射”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之后,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然后相继击败了长期骚扰赵国边境的中山、楼烦、林胡等部落,把大片国土收入囊中,包括今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而这一地区的获取对赵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赵国从此得到了宝贵的战马产地,而且从那时起到明朝,从属于幽云十六州的山西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重要的产马地带。

虽然后来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宫,但赵国的黄金时期已然来临,在此后的三十年间,赵国铁骑傲视群雄,也涌现出一批骑兵名将,如赵奢、廉颇、李牧等人,甚至连乐毅也曾在赵武灵王手下干过。

从秦国和赵国的历史来看,可以总结出,名将的诞生也是需要有养料丰富的土壤,并不会随便在干涸的土地上长出来。那么,对于乐毅所效忠的燕国实力又如何呢?

提起燕国,我们能想到的相关人和事,最著名的人就是苏秦,他虽然奔走六国,但一生为燕国服务;最著名的事件就是荆轲刺秦,害怕被秦灭而萌生出的幼稚想法。

在战国七雄中,燕国实力最弱,在战国时代就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总是跟着强国一起行动,自己的独角戏唱得很少。

此外,还是一个受气包,不仅受到来自赵国和齐国的威胁,就连楼烦也时常骚扰它,只能靠一个字活着,就是忍。

尽管在燕昭王时代,燕王也曾遍寻天下英才,想凭借人才的力量实现宏图大业,但无奈燕国本身实力太弱,终究没成什么大气候。

乐毅生活在这样一个弱小的小国,即便个人能力再强,其施展空间也是很受局限的。所以,他没有进入战国四大名将是再正常不过了。

与四大名将相比,乐毅差在哪里?

乐毅的祖先在魏国,其先祖乐羊曾是魏国的开国大将,曾为魏文侯打下中山国。不过到乐毅生活的时代,天下已经变了,祖先的封地归赵国,因此,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由于出生在军事家族,乐毅从小便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曾经被引荐给赵武灵王,但由于发生沙丘之乱,赵武灵王不幸离世,之后乐毅也辞去官职,离开了赵国。

此后他先是去了魏国,但时任魏国国君的魏昭王空有抱负,也不能实现他的理想,于是借着出使燕国的机会,便留在了燕国。

燕国弱小,适逢燕昭王广招人才以强国,乐毅也由此得到了施展能力的机会。在当时情况来看,燕国最恨的是齐国。

公元前年,齐国出兵燕国,仅用50天时间就拿下了燕国的都城,燕昭王的父亲也在战乱中被杀害。

虽然后来齐国迫于其它国的压力退兵了,但燕国本就不强的国力却因此元气大伤,燕国的精锐之帅也在此战中损耗严重。所以,燕国对齐国恨之入骨。

乐毅到来之后,在他的协助下,燕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帮助燕国重新恢复了因战乱而废驰的纲纪伦常、法律制度;同时在军事上,也加强对军队的训练,严肃军纪,教授士兵各种战术战法。经此整顿后,燕国的实力大增。

就在燕国逐步走强的同时,齐国却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齐闵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大兴土木,却疏于政务,这就给了燕国攻打它的好时机。

燕王派苏秦出使齐国做间谍,忽悠齐王对燕国放松警惕,同时让齐国不断地对外用兵,先是去攻打宋国,之后又去攻秦国,几番下来,齐国国力大损。

但是,燕王在诱惑齐国对外用兵的同时,他还派人暗中与楚、韩、赵、魏结盟,相约合纵伐齐国,就这样,公元前年,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率领五国大军征讨齐国。

面对乐毅的大军压境,齐国毫无还手之力,最后乐毅率领的燕军攻破齐国国都临淄,齐闵王出逃,乐毅将齐国的宝物悉数搬回燕国,烧掉了齐国宗室,一雪当年燕国被齐国的破都之耻。

乐毅拿下临淄后,将大军分为若干路,同时攻打齐国各地,先后夺取胶东、东莱、阿城、鄄城等多个地方,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

骄傲的齐国转眼间成为破落户,只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国君齐闵王在逃亡途中也被楚军所杀,齐国瞬间从天下摔到了地狱。

乐毅作为此次战争的主导者,也因伐齐成功而威震天下,燕国的势力也瞬间提升了。

但是乐极生悲,就在这些成果还没得及巩固时,公元前年,燕昭王去世了,乐毅的春天也瞬间走向了寒冬。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乐毅不被燕惠王信任,最终选择了离开燕国,之后去了赵国,被封为望诸君,终老。

而失去乐毅的燕国,很快又失去了得到的一切。齐国在田单的策划下,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所以,乐毅所做的一切,最后都打了水漂,正所谓功败垂成。

从乐毅发起的合纵伐齐之战来看,可以总结以下三点:

其一,乐毅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是有前提的,即在多国出兵的情况下。

其二,乐毅虽然为燕国短时间扩充了地盘,但却没有对燕国产生积极的意义,因为很快齐国又收复了这些地盘。所以,战争没有产生任何有效成果。

其三,乐毅发起的伐齐之战,说白了,就是为燕昭王完成了一桩心愿,这是带有私人复仇性质的战争。

与四大名将所经历的战争相比,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其一,四大名将所经历的战争,对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比如白起的长平之战,一战令赵国人闻风丧胆,从此赵国衰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抗衡。再如李牧,他破击匈奴,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他与秦军数次大战,实际延缓了赵国灭亡的时间。

其二,名将们的个人能力更强,经历的战争次数更多。比如白起一生经历大小战役七十余次,其他三人也是征战无数的,而这一点是乐毅不能与之相比的。

其三,名将们所经历的战争,其出发点也是基于国家的发展基础之上的,而并非出于私人恩怨。而乐毅的伐齐之战或多或少有复仇的性质。

综上所述,如果乐毅在赵国或秦力效力,或许也有机会身经百战,也有实力闯入四强,但历史没有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际遇,在那个混战的年代,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