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恒山峡谷和史前遗迹

2023/11/24 来源:不详

天恒山,是位于哈尔滨市东郊的一处山地风景区,距市中心十几千米,位于团结镇天恒大街北侧,沿东巨路向北绕到知青公园北侧,有进入景区的公路可直达山顶。

天恒山海拔在-米之间,高度约四、五十米,山体北侧陡峭,南侧悬崖峭壁,山顶平坦。在西侧东巨路上可看到天恒山分为南、北两个山头,天恒山峡谷即位于两山头之间的中南部,呈东西走向。

一、天恒山地理地貌

天恒山北侧是哺育哈尔滨人的松花江,西侧是汇入松花江的阿什河。

松花江自西向东流出市区后,在天恒山西北侧转折北上,汇入黑龙江,阿什河发源于哈尔滨东部的阿城区与宾县交界处,总长多千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天恒山西侧时变为曲流河,向北宛延曲折,似游龙般注入松花江。

在两条河流交汇处的东南,突兀于平原之上的黄土山丘即为天恒山。

天恒山卫星地图

天恒山是一座黄土山,属于黄土丘陵地貌。以阿什河相隔,与西部哈尔滨市区隔河相望,高出市区四、五十米,向东绵延数千米与东部山区张广才岭余脉相连。

二、天恒山自然景观

天恒山以前被称为“黄山”、“皇山”、“荒山”、“荒山嘴子”,后来改名为天恒山。

天恒山虽说是黄土山,却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云杉、文冠、桃红树等众多树种,结片成林,草木成荫。如今已建成天恒山风景区,景区内草木繁盛,环境舒适怡人,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是哈尔滨市区东部最佳天然氧吧。

天恒山北侧山坡陡峭,南侧山坡悬崖峭壁,山顶较平坦而广阔,建有卧龙寺,属清代风格,气势恢弘,寺前还有凌云渡、三圣桥景观。

卧龙寺

三、天恒山峡谷

天恒山峡谷又称北大沟,是位于卧龙寺正门南侧,为一东西走向沟谷,是近四、五千年以来,山体长年受流水侵蚀冲刷而形成的巨大冲沟。

峡谷底部

由峡谷底部到山顶卧龙寺高差约有三、四十米,谷深坡陡,谷底由于长年的淤泥堆积,变得较平坦,使谷形呈“U”谷,谷底地势由东向西渐缓,向西几百米后可走出峡谷,其间北侧又有支沟,支沟向北地势渐高,可达山顶近地表二、三米处。

峡谷底部可仰望卧龙寺

峡谷两侧黄土山坡嶙峋陡峭,沟壑发育,局部山坡近于直立,形成峭壁。

峡谷两侧陡坡

在坡壁之上,多可见呈水平分层状黑土层、黄土层、砂土层。近谷底部,局部可见铁锰质胶结层。由谷底的黄土层到谷顶的黑土层,是距今十几万年前~四、五千年前沉积形成。

铁锰质胶结层

四、天恒山史前动物化石和史前遗迹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在峡谷中发现有史前动物化石、石片等。在峡谷底部出土距今2~3万年前的史前动物化石——猛犸象、披毛犀化石,这是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河时期的冰缘动物,当时的天恒山地区属于冰缘气候、疏林草原景观,气温比现今低6~10℃。另出土有推测年代在5、6万年前的石器制品——石片,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制品——石片

在由峡谷分割而成的南、北两个山头处均发现有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迹,既南、北城遗址,出土有碎陶片。

天恒山北山头

五、天恒山及其峡谷的形成

在四、五千年以前,天恒山原本是松嫩平原东部的一处平壤,为黄土沉积形成,之后由于阿什河断裂的构造挤压作用,以每年一公分的速度抬升,逐步形成黄土高丘,矗立于松花江以南、阿什河以东,同时又经历几千年的水侵冲蚀,局部流水向下侵蚀而形成南北向沟谷。

六、结语

天恒山集绿化、丘陵地貌于一身,如今已是哈尔滨地区难得的一处自然生态景观。山顶有卧龙寺、山底有峡谷,环境舒适自然,可于休闲度假之余,爬山游玩,登高观赏自然生态,或穿越峡谷、体验人文气息。

最佳游玩季节:春季,气候已暖,草木未绿,通透性好,视野开阔,适于远眺观赏山地全貌;夏季,草木青绿,枝繁叶茂,适于避暑乘凉,赏花观景;秋季,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适于登高强身健体、怡神养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