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高地带俄军日拱一卒摸上来,乌军一
2024/8/12 来源:不详白癜风专科哪里好 http://www.kstejiao.com/m/
俄乌战争中,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方向的战事,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战略性的作用。
当初,在乌军接连取得哈尔科夫、赫尔松反攻胜利之际,俄军处于合同兵四处漏风、动员兵尚不堪用的最虚弱时刻,而乌军尚有相当规模的机动力量可用。
此时,乌军若向防备远不如今天的扎波罗热方向出击,是有可能取得新一轮突破的。
不过在当年10月,瓦格纳集团发起了阿特木斯克“绞肉机”之战,乌军在轻视瓦格纳战力的前提下,做出了将机动兵团调至阿城的战略性部署。
在阿城绞肉之战中,乌军主力兵团被打残,到年初不仅丢掉了苏勒答尔,连阿城也陷入三面被围的窘境。
此时俄正规军新老部队已经完成备战,且全线防御稳住了脚步,乌军因阿城之战使得自己丧失了唯一一次战略性翻盘的机会。
对于这种局面,乌军高层是相当愤怒的。
不过俄军此时因为内部矛盾的激化,并没有抓住乌军老部队败绩、新部队战力未成的战略性机会,反倒形成了师老兵疲的瓦格纳继续攻坚,而整备完毕的俄正规军看大戏的奇葩场景。
在探察到了瓦格纳集团跟俄军高层的矛盾之后,乌军又做出了“死守”阿城的决策,从其他战线继续抽调、轮换老牌部队于此,与瓦格纳展开了殊死之战。
最终到年5月下旬,阿城易手。
乌军虽然丢了城区,但瓦格纳集团的战力也基本耗尽,在其后撤整补不到一个月后,便因俄军高层急于“削藩”,而激化出了叛乱事件。
虽然这起兵变并没有造成大量的伤亡折损,后续俄军对原瓦格纳的兵员也有分化吸收,但该部作为一个极具攻击力的完整力量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还连带将苏罗维金等一串将官拉下马来,削弱了俄军的指挥能力。
再回到阿城战场上来,瓦格纳调走后,新换上来的是俄正规军、东乌武装、志愿者部队糅合起来的杂系单位。
乌军认为打不过瓦格纳,但打这些杂系俄军还是有把握的,所以乌军高层决定将阿城作为大反攻的一个战略方向。
美国起初对此非常不满,认为乌军不应该耗费太多兵力和炮弹在这里,但随后美乌在评估俄军战力已严重下降方面达成了“共识”,遂同意了乌军在此反攻。
结果乌军大部分可以机动的老牌部队便集结在此,发动了后续几个月的阿城反攻之战;其成果是北翼没能打动,南翼将俄军推下高地,并占领了克里希夫卡、安德里夫卡两个居民点;代价是10多个旅的部队付出了惨重损失,残存的老兵精锐折损甚大。
损失大到了什么程度?
不要说“再接再厉”,继续突击俄军防线了,就连守住现有战线,保住有限战果都成了问题。
自11月以来,俄军在阿城战区开始反推,其攻势力度并不太大,甚至难以称得上是战役级的进攻,但却能接连取得推进战果,这说明乌军在阿城防区的力量已经大为削弱。
目前俄军在阿城南翼,又攻回了克里希夫卡和安德里夫卡附近,在城区西南向前推进,前锋距伊万尼夫斯克村仅米。
而更重大的进展在北翼。
北翼方向,乌军曾一度攻进过别尔希夫卡村,但在俄军入冬以来的反推下,现在战线已经退回到了O-公路。
甚至,这路俄军还占领了阿城西郊的赫罗莫夫村,并越过公路占领了赫村附近的大片区域。
O-公拐弯处,曾是阿城攻防战最顶峰时期,瓦格纳与乌军殊死战斗的地方;这里战斗的成败事关阿城城区的归属,直到俄方占领阿城后,瓦格纳才就此退去,随后乌军反攻很早便将俄军驱离了这里,并作为未来反攻阿城的前沿堡垒区使用。
但现在,曾经乌军重兵设防之地,也轻易易手了。
而在O-公路以北,俄军从水库方向持续向西压进,现在已经攻入了博达尼夫卡村,前锋距恰索夫亚尔只有3公里,公路处的俄军距恰城还要更近。
如果单独看俄军在阿城各个方向的推进,可能还不觉得怎样,但如果联系起来看的话便会发现,俄军极可能是对恰索夫亚尔动起了心思。
恰索夫亚尔,是一个人口万余的小城,其位于运河线高地带的核心位置,是乌军整个高地带防线的核心。
这条高地带有多重要呢?
在它西侧的河谷低地上,接连分布着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德鲁士科夫卡、康斯坦丁诺夫卡等乌控顿巴斯的“大城市”。
可以说目前,乌控顿巴斯的精华区域,就在以恰索夫亚尔为核心的高地带之后。
乌军控制这条高地带,既可作为防守核心区的屏障,又可作为向前进攻的出发阵地。
我们从地势图上可以清晰看到,俄军占领的阿特木斯克也是在一条河谷带上,不解决高地带的乌军,那俄军在这里是很难安稳的。
所以之前讲阿城战役的时候,我们就说过阿城之战的收尾不是以城区易手为标志,而是能否将西侧高地带收入囊中的问题;再不济也要把阿城以北的塞弗尔斯克拿到手,避免在遭受高地带威胁的同时,还要面临北方侧翼的威胁。
其实无论是解决恰索夫亚尔,还是塞弗尔斯克,如果俄军内部铁板一块,没有受到“山头主义”和过分担忧伤亡影响的话,早该在今年上半年就可以解决的。
但在乌军能调动全线老军合力一战的同时,俄军却出现瓦格纳单打独斗7个月之久,正规军主力按兵不动的局面。这就使得大好战机白白流失,乌军不仅得以从容休整、轮换部队,还可以加固防线。
不过俄乌真是亲兄弟,俄军可以扔掉战略机会,乌军也能战略误判,进而搞出了三路重兵出击的昏招。
这既使得乌军新老机动部队折损严重,在当前西方援助三心二意的当下,也让乌军的防御出现了问题。
现在乌军优先确保阿瓦迪夫卡不失,但在其他方向便出现兵力、火力不足的情况,诸如阿特木斯克战区前述提到的一些阵地,原本也该坚守的,但基本轻易就放弃了。
眼下俄军已经攻到了博达尼夫卡,乌军如果不再加强防御的话,真可能让俄军有打恰索夫亚尔的心思;一旦恰城动摇,可是会震动整个乌东防御的。
在这里,乌军尤其要注意恰城以北的防御。
在别尔希夫卡以西,有个小型高地群,现在是俄乌两军各占一半;而博达尼夫卡和西侧的两个居民点——卡利尼纳、赫里霍里夫卡也构成一个小型高地群。
恰索夫亚尔以东、以南的防御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备的,而且以高打低,俄军仰攻不易;但如果俄军控制了上述的高地群,便可在此集结部队直冲恰城以北的运河线高地;届时无论是恰城安危,还是整个高地带的稳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对俄军眼下的“日拱一卒”,乌军应当给予充分认识,并调配合适的力量固防;现在乌军兵力、装备虽然紧张,但不至于在如此要地太过疏松,一定要绷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