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鬼吹灯拍着拍着,就成了老少边

2023/2/20 来源:不详

从年开始,《鬼吹灯》系列网剧就以每年一部的频次和观众见面——除了年断档一次。腾讯视频对《鬼吹灯》的定位和推进,像极了之前《权力的游戏》之于HBO。

上线3天,应该说《龙岭迷窟》的成绩不错。不仅在猫眼剧集热度榜位列榜首,并且以豆瓣评分8.4的成绩力压前作《怒晴湘西》,甚至也超过了电影《寻龙诀》,成为《鬼吹灯》影视改编目前为止最高分。

当然,随着《我是余欢水》《清平乐》的上线,《龙岭迷窟》的热度一定会分流。而剧集后面口碑会不会崩坏,没到大结尾目前8.4分都只是“薛定谔的评分”。但对于一部已经拍到第四部的系列剧,能有目前的成绩,已属不易。

4部《鬼吹灯》网剧,口碑如何V回来?

为《鬼吹灯》网剧打头阵的是正午阳光团队,孔笙在这个奇幻故事中加入了现实主义的因子,这让原著玄奇的故事有了落地的可能。但现实主义显然不是这个类型的基因,这让《精绝古城》看起来非常拧巴。不过,工匠精神的制作还是让观众看在眼里,《鬼吹灯》网剧打响了第一枪。

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可以看出腾讯视频是想集结国剧最优秀的人才,一起来开发这个国民IP。其中张黎导演一度传言与腾讯合作,拍摄《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三部《鬼吹灯》作品。但最终管虎、费振翔团队成为《鬼吹灯》网剧的“包工队”。

管虎和费振翔接棒之后,第一部《黄皮子坟》就玩砸了。费振翔在《怒晴湘西》口碑逆袭之后,在豆瓣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原著)没人物,全是事件,还有很多解释不过去的,后来才知道,网络小说就这特点,就要玄乎,要打怪!得嘞,不是大IP嘛,看的人多,有受众群,那就找编剧改编吧,加人物成长,加这加那的!后来被骂的乱七八糟,告诉不尊重原著。此处不多说,就当交学费了!”

费振翔这番创作自述其实有一些义愤之词。他改编《黄皮子坟》遵循的是一般剧作规律,可这在大IP这边不顶用——原著的魂才是最重要的。后来,费振翔在剧作不再那么较劲,反而在影像表达上按照电影的标准进行了各种创新和升级。这是《怒晴湘西》成功的经验。

其实,这是把口子收窄了——更多照顾原著粉的感受,剧作上的漏洞就漏吧,同时用最炫丽的视听表达来吸引非原著粉的注意力。非原著粉不明觉厉,而原著粉也因为“遵循原著”而被喂饱了,所以口碑就上扬了。

要把《鬼吹灯》的原著小说改成合格的影视剧本,这是很大的挑战。《寻龙诀》被夸尊重原著,可它改编的到底是哪一本?它比《九层妖塔》赢就赢在类型方向上没有跑偏:还是奇幻冒险,后者溜进怪兽科幻片的跑道了。

在笔者一次采访中,著名编剧兰晓龙曾表示,《鬼吹灯》最有改编价值的是《黄皮子坟》。“第一它不是盗墓,第二它很作。一帮知青,人家不惹你你非要惹人家,这个作是知青的劲头,而且这个劲头是有共通之处的。”

兰晓龙还补充道,“别单拍《黄皮子坟》,你把《黄皮子坟》,加上阿城的《孩子王》《棋王》,再加上老鬼的《血色黄昏》。真能把这几个东西合起来质量会是非常高的,当然能这么合的家伙绝对已经是很牛的独立编剧了——他不会接这种改编的戏。”

在视听表达上,《龙岭迷窟》还是有不少可看之处,全片随处可看的航拍,把黄土高原和黄河滩的壮丽呈现了出来。

《龙岭迷窟》打斗长镜头

而在前6集中,胡八一一行和马大胆一伙在乡村里打斗的长镜头,也十分出彩。这个4分钟“一镜到底”,涵括了航拍、特写、慢镜头等调度,而伴随着一首俏皮的英文歌,更增添了几分幽默色彩。

《鬼吹灯》为什么没能成为腾讯的《权游》?

作为一个非原著粉,在看《龙岭迷窟》的时候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虽然墓地惊魂、黄河遇险、蝙蝠袭击在技术上拍得都非常完善、到位,但按照以往的观看经验,我清楚知道这些都是虚晃一枪、一惊一乍,完全不用为主人公命运担心,他们都能顺利逃出生天。我无法真正被带入剧情。

从“一代胡八一”靳东,到“二代胡八一”阮经天,再到现在的“三代胡八一”潘粤明,这个系列能够吸引的除了原著粉,还有演员更替带来的粉丝引流。当然,还有每一季在地理空间的切换,无疑都给观众一种新奇的体验。

《精绝古城》在新疆取景,地理空间设定是西域名城精绝遗址;《黄皮子坟》从大兴安岭切换到漠北草原,这个地理空间也是不少少数民族政权的“龙兴之地”;《怒晴湘西》去了苗族和土家族聚居的湘西;《龙岭迷窟》则去陕北黄土高原体验生活,预告片还有西夏黑土城的探险……

为什么《鬼吹灯》拍着拍着,竟成了“老少边穷”地区旅游观光片呢?

一直以来,“盗墓小说”在影视改编中有两大难题:第一是“盗墓的合法化”,即如何让一个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职业与剧中男一号自带光环合理并存?第二,如何呈现盗墓小说里描述的超自然现象,即如何给出唯物主义或者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解释。

目前来看,这两大困境都能一定程度得到解决。第一,淡化主人公的“职业背景”,用探险替代盗墓;第二,在插科打诨中坚定“唯物主义立场”,这其实就是提醒观众别当真。

但对于这类IP,有一个问题却很难解决,那就是文化土壤的问题。

西方的夺宝探险电影建立在殖民地文化背景之下,他们的主角通常是教授或贵族,探险目的有着天然的正当性。通过对古老文明的追寻传达一种白人至上的价值观,且不管政治正确与否,它有着自己存在的文化自洽性。

从源头来说,中国“盗墓小说”受到西方探险类大众文化熏陶,只不过后者殖民主义色彩浓厚,扎根于埃及、秘鲁丛林、印度所谓“失落的文明”;而中国作家偏爱“边疆”的西藏—昆仑山—南疆—南海西沙群岛、滇黔之交和考古重镇黄河中下游。于是乎,《鬼吹灯》慢慢就拍成了“老少边穷”旅游观光片。

不管是《木乃伊3:龙帝之墓》,还是《古墓丽影2》对中国的呈现,无不带有一种“东方主义”的色彩。但这些都已经是10年、20年前的“老古董”了,在当下的西方,这类和殖民主义有着密切关系的类型片已经很难有市场。即便重启的《木乃伊》《古墓丽影》也在淡化这种色彩。

张涵予、姜武、卢靖姗主演的最新电影《鬼吹灯之天星术》,请了《古墓丽影》的导演来操刀,我不相信他能化腐朽为神奇。

总而言之,在好莱坞,夺宝探险题材早就不在第一梯队了。而中国集结了行业最好的资源,完全把这个类型推向第一序列,却依然拍不出《权力的游戏》那样的全民爆款,最后不得不收缩到一个分众的市场中,以“圈层口碑”维持一种体面。

这种期待值落差,最关键还在于文化土壤。创作者不管如何使劲,没办法把一个“盗墓”的故事、把“老少边穷”作为消费主义猎奇对象这样的潜在因子,在最大范围内取得共识。

藏族作家阿来在一篇文章写道:“不但西方人对东方有‘东方主义’,中国社会的内部,也分出等级。有一些是多数,有一些是少数,有一些是文明的发达的,有一些野蛮的落后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内部的差异,内部的差异就有内部的‘东方主义’。”

不妨将这种“东方主义”地区化的现象命名为“边疆想象”。而《鬼吹灯》中在“老少边穷”旅游探险的叙事框架,无疑充斥着类似中心看边缘的“边疆想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