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介读解小说棋王里的真人生

2023/3/25 来源:不详

文/王栩

(作品:《棋王》,阿城著,收录于《棋王·树王·孩子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年3月)

阿城在小说《棋王》的结尾有这么一段话,“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阿城借小说里“我”的心绪,对人生的真义做了一番总结。这话听着玄,就跟这篇小说似的,初读之下,好看,却透着玄奇的色彩。待到细细品来,咂摸之余,方可悟到,好看的故事大多讲了一个浅显的道理。

道理不是说教,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阿城没想让自己对人生的识见成为唯一、标准的指导性原则。再者说,如同王朔对阿城的评价那般而言,“阿城是懂得十分,却只说二分。”这就将余下那八分抛给了读者去探询阿城在文字里所导引出来的人生经验。这让读者捡了个大便宜,终于不用在读小说的时候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了,毕竟谁都不愿他人来代替自己思考。在小说里做到了这一点的阿城,滑头至极。

所以,《棋王》可将其看作一个滑头讲得关于活着的故事。故事里那些玄之又玄的道禅之说,不过是障眼法,不如此谈禅说玄,人生真义又当如何自现。这些障眼法正是写作技巧在《棋王》这篇小说里的体现,它们成为造势的契机,让虚构的故事生长出繁密的根茎,牢牢扎根在那片叫做平凡的沃土上。

唯有在这平凡的沃土,才有属于平民的故事。故而,对故事里那些寒苦的、平民出身的知青们来说,他们才会自然的更看重王一生。因为王一生的平民身份,使得他对生活的本质看得更为平实。生活就是吃饭,满足了生活的这一基本要求,即为知足。超过了知足的获取,就是馋。馋是王一生的呆话,在“我”看来,也有些道理。小说里的两个人物,“我”与王一生在对吃饭的探讨下基于互相信任和同情相识在去插队的火车上。两人的相识有着宿命式的缘份。王一生一人孤坐在座位里,“我”也无人前来送行。阿城的文字不见悲凄,只有一份气度。气度是王一生对此行的目的地简单的概括,那毕竟是个有饭吃的地方。

当时代的神圣不经意地消解在故事的进展中,作为平民的个人其独有的“神性”也就自然的浮现了出来。可这样的“神性”因为囿于对平民身份的识见而有着众所周知的异类因子,它让充满“神性”的王一生得到了大家所认同的呆子这一外号。或许,一个外号并非来自众人的恶意,阿城也看得明白,它只不过是一种区分,区分集体里独特的个体和他人的判别方式。这让“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成功抓住了读者的视线而削弱了对小说时代背景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