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阿城 > 阿城特产 > > 读书分享minus

读书分享minus

2022/6/10 来源:不详

北京哪间皮炎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内地作家、编剧。阿城的文章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语句简洁明快,短句刚健,用多个剪辑的小镜头来建构小说的背景图画。

阿城,的作品,就句式而言,整散结合、文言句式和口语句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收放自如的特点。他笔下人物共有的特点,即恬淡、超脱与沉迷执着的结合,这种恬淡超脱对应人物的表层性格,但沉迷执着正是人物内心的性格,也是阿城对于道学精神的沉迷执着。

01

《棋王》

短篇小说《棋王》是当代作家阿城的处女作,被视作是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韧之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小说语言抛弃了20世纪80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朴实而飘逸俊美。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主人公"我"申请下乡成功,在上火车坐下的时候遇到一个棋呆子王一生,在众人皆因离别而伤感的时候棋呆子却邀请"我"下象棋,"我"无聊事故而与其下棋并熟识。我们被分在不同的农场。不久之后,王一生过来寻找对手,"我"介绍了队里的高手脚卵给他。脚卵和王一生厮杀了半夜却没有赢王一生一盘棋,因此对王一生产生了敬佩之情。他劝王一生参加运动会去会会县里的高手,王一生欣然同意。可是等王一生去报名的时候,却因为经常请假四处斗棋而被知青领导取消了参赛资格。运动会结束之后,王一生邀请前三名与之比赛。王一生经过一番苦斗之后胜了其中八位。第九位棋手希望王一生给他老人家一个面子和棋,不要使他颜面尽失,王一生无奈同意了。棋局结束之后众人搀扶着王一生回到了休息的地方。

阿城觉得,在一个几乎无路可走的时代,人倘还能因技艺而进入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愉悦层面,则精神庶几不得荒芜,自由救赎的地方。王一生被号为"棋呆子",成天心游神驰于棋盘上的咫尺方寸之间,不谙世事,不近流俗。无论是浩劫中派仗冲突的烽火、大串联的狂热,还是上山下乡前的离情别意、蹉跎岁月里的内伤外侮,都似乎未曾搅动他内心的平静。他自有他的世界-"呆在棋里",呆在那"楚河汉界"的厮杀里。这样,他心里舒服",可以忘掉世间那恼人的权利和路线的纷争,忘掉这种纷争造成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围扰。他心如止水,万物自鉴,空心寥廓,复返宁谧。在那个"一句顶一万句"的迷狂时代里,这种不迎不持、无动于衷的呆痴,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消极,这种在"大而无当"中遨游的超脱,正是对动乱现实的一种清醒认识和明智,不愿随波逐流、合污鼓噪的一种变相抗争。

02

《树王》

《树王》故事中的生产队,其工作任务便是把山上原有的野树砍掉,进行垦殖大业,知青们为种“有用的树”而砍树烧山。“树王”可以指那棵参天大树,也可以指故事的中心人物肖疙瘩。

在满山的树中,有一棵树根粗叶大,遮盖范围甚广,人们说这树成了精,谁也不敢砍,传言若是砍了,砍树之人必定遭殃,就连善磨刀砍树的“树王”肖疙瘩都不砍它。

可是新来的知识青年李立却认为关于这树成精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迷信思想,树长这么大只是自然规律使然。在他眼里,这山上没有什么砍不得的树,而这树占地过广,影响垦殖工作,且毫无用处,必须要砍。他还觉得,砍掉这树也是对封建迷信的一种破除。因此,他决意要去坎那树,在砍了四天后,终于将巨树砍倒。

身为磨刀砍树好手的肖疙瘩,在李立要去砍树时,孤身前去阻止,他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护卫那棵巨树,于他而言,那树“是个证明,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但李立是不吃这套的,他眼里没有什么老天爷,而只有人定胜天。在他看来,人类可以去做并能做到任何事情。

肖疙瘩最终没能护卫住树,树没了,树王肖疙瘩没了,山上万千的生灵也没了。如果巨树代表着自然,那树王肖疙瘩便代表着人类,当自然遭了难,人类也必将随之毁灭。人类应时刻怀有畏惧之心,这种畏惧绝不代表胆怯,它是人类长久繁衍下去的一种保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人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自然。

03

《孩子王》

十年动乱时期,群山环抱的小山丘有一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学校,师资奇缺。“我”作为知青下乡劳动,因为全队也就“我”一个人是正经读过高中的,因此被调到学校教一个初三的毕业班。学校的政治学习材料堆得像小山,可学生手里却没有一本书,只好学大批判材料。批判文章学了一篇又一篇,但孩子们连小学课本上的生字都不认得,面对极为糟糕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我决心以己之力做一番改变,从认字记事教起,可在初有成效之际,却因为不按课本、偏离指导思想的教学又被调了回去。以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但是却违反了教学内容。他终于被上级退回队里。临走,他把唯一的一本字典留给王福,并在桌子上写道:王福,今后什么也不要抄了,字典不要抄。

被学校辞退,主人公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抗拒。或许在他决定不按教材教书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会有这样一天,于是被调回农场不过是早晚的事。通知他的吴干事或许心里愧疚,给他递过来一支烟,而他只是笑笑说“不会”。其实在小说开篇就交代,他是会吸烟的。拒绝了吴干事的烟,就等于拒绝了吴干事的安慰。内心里,他不接受规定好的教育方式,他明白自己的力量微弱,改变不了管理者对教育的偏见,也就不屑于与之多言。阿城用一支烟的拒绝,表达了人物既不接受又不表达反抗的心理。阿城笔下的人物对于生活总是有着那么淡然的态度,或许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面对求学,面对去农村劳动时不得不呈现出的面貌。整个社会环境如此,年轻人经历着环境的变动,不能保证一世安稳,不能奢望理想成真,面对生活,艰苦承受,踏实过好好每个有太阳的日子。当知青的时候,干好自己的一方活计,当老师的时候教好班里的一群学生,离开一个岗位并不意味着被全盘否定,争辩也未必有更好的结果,服从与坚守成为最为恰当的处事模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