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冲破限制,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2023/4/25 来源:不详法国电影资料馆创办人亨利·朗格卢瓦之所以认为电影可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种,正是基于这种颠覆。在经典影片《精疲力尽》中,戈达尔曾设计了这么一个桥段——记者提问,“你最伟大的理想是什么?”作家想也没想就回答道,“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无疑,戈达尔早已成为不朽。
年3月,法国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的阿涅斯·瓦尔达去世时,有人写下这样一句话:“不要让戈达尔如此孤独”。这是因为曾经缔造世界电影奇迹的法国新浪潮一代,当时已仅余让-吕克·戈达尔一人。
年9月13日,世界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辞世,享年92岁。在他之前,特吕弗(年)、路易·马勒(年)、夏布洛尔(年)、侯麦(年)、阿伦·雷乃(年)与雅克·里维特(年)等新浪潮主将已相继告别这个世界。‘’
《精疲力尽》剧照
“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实”
法国新浪潮是一个松散的定义,它并非狭义地指代一种流派,而是一群天才意外地在同一个时空相聚。戈达尔的离去,也让这场相聚彻底化作历史。
真正奠定戈达尔声誉的是年他的第一部长片《筋疲力尽》,其中极富创意的跳切剪辑被认为是新浪潮的标志性美学风格。不出意外,这部影片也为他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摘得最佳导演奖。年,电影《小兵》上映,这部谴责法国政府纵容酷刑的影片在冰封近三年后解冻,“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也自此成为戈达尔的标志性观点。
《精疲力尽》剧照
年,电影人安德烈·巴赞、罗·杜卡等创办影评杂志《电影手册》。正是这本杂志与其影评所捧红的电影作品,构建了“新浪潮”运动的轮廓。被誉为“新浪潮五虎将”的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侯麦与雅克·里维特,更是身兼导演与影评人。
他会在电影里随机插入各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画面甚至字符,会让角色突然即兴表演看似与剧情无关的行为,会让角色的对话变成两个人的喃喃自语,以表达那些孤独疏离。有时,他甚至干脆让噪音遮盖角色的对话,让噪音成为电影语言,《芳名卡门》里就有以海浪声遮蔽对话的片段。
《芳名卡门》剧照
他的电影创作强调捕捉生活气息,主张即兴,表现方式上也极富创新,看重蒙太奇与场面调度之间的配合。值得注意的是,26岁的戈达尔还未拍出长片作品时,就已经凭借直觉判断“如果导演是一个眼神,那么蒙太奇就是一次心跳。”尽管他的电影并不缺少争议,但其中的革新却无法被忽视。
《芳名卡门》剧照
“反叛、浪漫、全新的生活方式
只有很少的人喜欢,却成为经典”
至于为什么法国新浪潮如此璀璨又如此执着于颠覆。显然离不开当时法国社会的背景,二战后,法国与美国签署《布鲁姆-伯恩斯条约》,好莱坞电影随即在法国倾销,也让法国本土电影变得商业与庸俗。
但是,法国年轻人不需要这些歌舞升平,他们更需要反抗精神,需要电影表达痛苦与愤怒,这也使得新浪潮从一开始就有了颠覆性质。正如有人所说:“戈达尔是电影界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而电影对于60年代的意义,就相当于艺术之于‘一战’后的一代——反叛、浪漫,代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芳名卡门》剧照
电影是大众艺术,但对于相当一部分观众而言,戈达尔的电影或许并不那么“大众”。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戈达尔。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无法欣赏戈达尔。戈达尔乃至新浪潮,从一开始就是中产阶级以上的趣味,是掌握着话语权的中产阶层所认同的审美,从来就不是大众的口味。作家阿城曾经说过:“欧洲就是因为有高阅读水平的知识分子过早地介入了电影,这给看娱乐电影的观众造成了心理压力……最极端的就是作家电影。”这句话陈述了一个事实: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戈达尔。
但这真的重要吗?没有看不懂的电影,只有无法在电影中中找到乐趣的人。正如《女人就是女人》里的的桥段:两个人赌气时该怎么吵架?可以轮流扛着落地灯,在书架前找书,用封面上的词句来骂对方。运用反讽验证了一个道理:看电影需要有文化,但也不需要。
《女人就是女人》剧照
“一切都被允许
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当代电影》杂志曾写道:“新浪潮运动为法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电影文化遗产,影响波及许多国家,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新电影、美国新电影、巴西新电影等等,甚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第五代电影也是踏着法国新浪潮的余波走向了国际影坛。”
在《戈达尔访谈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观众认为戈达尔在其作品中融入过多其他元素,让观众觉得他对于其他事物的激情已经远超对人的激情,并表示人们去影院只是为了看电影。戈达尔回道:“我想要改变这一点。我不希望人们用看其他电影的方式来看我的电影。”
“你的意思是你想要改变观众?”观众问。
戈达尔说:“其实我在试图改变世界。”
艺术电影在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受“新浪潮”影响的中国电影人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前仆后继地创作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