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解析散文阅读金上京镜像2024
2025/2/8 来源:不详赵明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509114.html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热点引擎计划#金上京镜像年夏天,在距哈尔滨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博物馆,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集中陈列的铜镜。一眼望去,似有无数个被乌云遮蔽的月亮,闪烁着幽暗的微光,在日出前的晨曦里一起庄严沉落。
铜镜的皮色呈灰绿、草绿、墨绿、银灰多种,历时八百余年,仍完好如初,不裂不腐,从宁静而迷蒙的绿晕中,透出岁月的悲凉和沧桑。工艺略显粗糙、犹如浮雕般简约的图饰,明朗而流畅地刻录了女真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这些铜镜,已成为“金史”的形象补遗和“金源文化”的生动例证。
金人好镜?那样一个生猛骁勇的民族,竟然也是爱美的吗?
从绥滨县出土的铭文镜上,那些朴素而美丽的铜镜纹饰,全都铸刻在铜镜的背面,展馆将那光滑透亮的镜面悄悄敛藏,沉默无语地背对观者,展出的是铜镜背面的纹饰。自从清代玻璃镜自西方传入后,铜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古人用以梳妆整容的铜镜,失去了当初的实用功能,被今人之手转化为审美和文化研究的对象。
究竟是铜镜变成了历史的证物,还是历史物化成了铜镜?
史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畔”。他骁勇善战,创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区)。完颜阿骨打认为世上只有金子不会变也不会坏,金子色白,完颜部又崇尚白色,“按出虎水”恰为女真语“金”的意思,故以“金”为国号。至完颜合剌继位,正式命名会宁府为上京都城。金王朝在“金上京”历经四帝,南下灭辽、宋两大王朝,成为北中国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公元年,由于物资运输与公文传递以及旧朝民心难服等诸多原因,海陵王完颜亮在即位后不久,毅然决定废黜上京称号,南下迁都华北燕京。他撤离故土,走得如此决绝。海陵王毁城南迁,自绝后路,是要从根上断了女真人思恋故土的念想。铜镜辗转南北,亦是要把关内关外的阳光都一并收拢其中。此后金上京一度衰落。
直至金世宗即位后,为维护女真旧俗赢得民心,曾重修上京宫室作为陪都。至金末,元军攻克金上京,皇城内仅剩下一片残垣焦土,繁华落尽,灯灭星稀。时历几百年风雨,女真后裔满族再次入关,建都燕京,女真人的祖地金上京,从此被彻底废弃。如今的东北人,都知道阿城会宁府城墙遗址内种植的大蒜,个大味浓,辛辣甘甜;而百米之遥城墙外的农地,种植的蒜头则其味寡淡,比之会宁府的蒜头大大逊色。有人说,金上京遗址出产的蒜头,浓缩了金源文化几百年的精华,可在咀嚼中重温金人开疆拓土的艰辛。
燕京作为都城,始自海陵王,历经元明清三朝。海陵王毁了金上京,却创造了新燕京。古旧的铜镜,映照了一座城池的毁灭,伴生着另一座城郭的诞生。目光穿透镜面,遥远喧嚣的影像,由模糊渐渐趋于清晰:有疾驰的马队从镜中奔来,那一条从金上京到燕京的漫漫迁徙之途,恰是一条各民族融合之路。
我在一面“海东青鸾兽镜”前驻足,“海东青”三个字,让我倏然心惊。镜子背面的图饰中心内区是一头神兽,外区周边一圈为蹲守的数只鸾鸟--海东青。海东青形如隼却性猛,善捕天鹅。据《辽史拾遗》记载,“海东青,大仅如鹘,既纵,直上青冥,几不可见。俟天鹅至半空,自上而下,以爪攫其首,天鹅惊鸣,相持殒地”。海东青的体积仅有天鹅的五六分之一,一次却可击落三四只天鹅,然后扬长而去……海东青恰恰产于女真人肇兴之地,也许正是为了证明一个崛起的弱小民族,敢于挑战强国的勇气和实力。时隔近千年,如今被誉为“东方之鹰”的海东青,已成为满族祖先的精神象征。
图纹逐渐变得凝重,我惊讶这平面的镜子,竟然可以看到如此粲然的立体影像。
展厅柔和的光线,在几百面铜镜上折射出幽幽绿莹,交错辉映,竟让人生出几分幻觉。想象着当年金上京鼎盛时期的酒宴上,善骑射喜渔猎的女真人的萨满乐舞,曾是何等率性、欢快、狂野和虔诚。曾有文字记载萨满舞“……五六妇人,涂丹粉,艳衣,立于百戏后,各持两镜,高下其手,镜光闪烁,如祠庙所画电母”——可有人见过持镜跳跃的舞者?日光、月光、星光、火光,均在镜中旋转,犹如火炬与闪电的亲吻……那该是怎样奇妙的创意和画面啊!
查阅相关史料,发现金代铜镜的兴盛,竟是源于缺铜。金国禁铜极严,不允许私人生产,铸出铜镜,须由官方检验镜背边缘的刻款和押记。铜镜一时成为紧俏“升值”的硬通货,百枚小铜钱即可铸成十厘米的铜镜转卖官府,因此造成民间私自“销钱铸镜”之风流行,也因此为金上京博物馆留下了如此丰厚的铜镜艺术馆藏。
恍然明白何谓“背景”一词:墨绿的铜镜背面,潜隐着推动历史发展的经济动力。历史的真相和岁月掩藏的所有密码,有时,却藏在镜子背面沉寂的暗角里。
(取材自张抗抗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展馆将那光滑透亮的镜面悄悄敛藏敛藏:收起
B.浓缩了金源文化几百年的精华浓缩:凝聚
C.竟然可以看到如此粲然的立体影像粲然:鲜明
D.却藏在镜子背面沉寂的暗角里沉寂:沉稳
D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铜镜是女真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B.金王朝以“金”为国号,与金子的特质、颜色相关。
C.作者对满族入关建都燕京而废弃了金上京痛惜哀叹。
D.本文想象与联想丰富,语言深邃,读来有沧桑之感。
C
18.文章引用了“海东青”和“萨满舞”的相关史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6分)
①引用“海东青”的史料,生动再现“海东青”捕猎天鹅的过程,表现了它的凶猛,象征女真人敢于挑战强大对手的勇气和实力。
②引用“萨满舞”的史料,再现了女真人跳萨满舞时奇妙的创意和画面,体现了女真人率性、狂野、虔诚的民族文化特征。
补充答案③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更加具体体现了金朝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趣味。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标题中的“镜像”包含了哪几层含义。(6分)
①是“金史”的形象补遗和“金源文化”的生动例证。
②展现出金代社会风俗、民间日常生活景象和审美趣味。
③反映出各民族融合之路。
④通过金代民间私铸铜镜成风,反映经济动力推动历史发展。
⑤铜镜背后的纹饰揭示了历史真相,解密了岁月变迁中的民族发展史。
金代特色青铜镜
陈克双《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下册
青铜镜作为照面用具在中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在女真人生活的今黑龙江地区就出土了大量的金代青铜镜,其形状和纹饰除一部分模仿中原青铜镜外,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青铜镜上的纹饰以鱼纹最多。在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多面金代青铜镜中,鱼纹镜就占了几乎一半。
为什么金代青铜镜多用鱼纹呢?有人认为,鱼纹青铜镜最早出现在唐代,后代的青铜镜多模仿唐代,同时有所创新。有人认为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女真人生活在松花江流域,以渔猎为生,鱼是他们的主要食物。长期以来,他们与鱼建立了独特的感情,同时对鱼旺盛的繁殖能力产生崇拜,希望自己也能像鱼一样多子多孙、人丁兴旺,金代青铜镜中一雌一雄双鱼追逐嬉戏的场面就代表着男欢女爱的情形。有人认为“鱼”与“余”谐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或者表明他们希望借用“鲤鱼跳龙门”来表达升官发达的愿望。有人结合青铜镜照面的用途,认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四面环水,在没有青铜镜照面之前,他们只能从水中看到自己的容貌,人的倒影经常和鱼儿叠在一起,久而久之只要看到自己的倒影就自然想到了鱼儿,青铜镜上装饰出来回嬉戏的鱼儿就是这种感情的凝结。有人认为女真青铜镜上的鱼纹可能与女真族信仰萨满教有关,代表了萨满教的宗教信仰。
这面青铜镜是金代鱼纹镜的典型代表,两条鲤鱼按顺时针方向游动翻滚,周围水花飞溅,动感十足。无论金代鱼纹青铜镜的象征意义究竟如何,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创造力使得它在我国古代青铜镜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