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烟尘只言不说苦,然苦出天际片语
2022/12/4 来源:不详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pf/a_9192406.html
这是一部观看时就让人感到非常踏实的影片,他们在田间干活还有一步步搭起房子,两个人把日子一点点过好。
低到土里的卑微,可怜人的相互疼惜,那种相濡以沫,让人难过不已、感动不已。再怎样浮华的年代,人最需要的,还是最踏实的东西。
两个社会最底层人的爱情故事,是那么平凡而又不凡,让人唏嘘不已,相偎相依不离不弃,没有浓浓的甜言蜜语,没有浪漫的鲜花钻戒,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剧没有任何一句“我爱你”,但是每个动作每个关怀都是“我爱你”!
叙述手法沒有高潮沒有低谷,浮生若梦终归空,这是属于生活的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今世要演的剧本,活好自己就是道。贫富身份只是外在物,用来显化人性的。修行是修人心,一种不拖不欠不争不吵的自在。
他们独自种地盖房养鸡养猪,过着近乎原始农耕的生活,但他们短暂的幸福是脆弱的,没有生活保障,没有基本医疗,独自面对一切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吸血和压榨。
“冷了几十年的心,也给这瓶水给热了...”
“我怎没想到这辈子有自己的家.......”
好像又看到以前阿城小说笔下的老实农人,那久远纯朴的农村老实人在现代化社区化的疏离,唯钱唯物价值观稀有的知足和善良!
“年冬,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原本的剧情其实是马有铁喝农药死了,最后麦子的延时摄影暗示马有铁去世多时,只不过有人替他活着,替他拿着拆迁款,搬进了本该属于他的房子。
导演李睿君说:他不能死,有时候不是你想死就能死的。
影片中剧情里的一切发生的又是那样的平静,平静到让人找不到一个发泄口排解这份压抑,有那么一刻,我多希望马有铁可以像《活着》里的福贵一样的选择,一个人活下去,带着对家人的爱,顽强而坚韧。
可也是那一刻,我才幡然醒悟,原来福贵是余华留给读者的温情与美好。
整部电影并不是在歌颂什么,而是把冷漠和无奈展示了出来,把社会现存的一些不公展示了出来。
更不是在歌颂苦难,而是在缅怀现在这个社会所欠缺的那颗纯良的心!苦难使得这纯良的本质愈发珍贵!
影片诉说苦难的方式是平静的,但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更不应该以平静对待他人的苦难。
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苦难就是苦难,不公就是不公,人类社会必须要以消灭苦难,消灭不公为基本目标,才是发展与文明。
苦难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命,而是一个社会,一个群体的病,一个人的苦难永远是所有人的耻辱。当今社会不缺智慧和金钱,缺的是道德和良心。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贫富不该如此悬殊,应该给最底层的人一些基本保障,否则社会的意义和文明体现在哪里?
对弱者的冷漠和嘲讽,对压迫者的恐惧和无奈,其实无论是乡下还是城里,有文化还是没文化,都不罕见。整体社会公民意识还有待提高,大众要敢于抗争自己的权益,公权力要给弱者维权提供帮助。
难道当我们不敢面对真正属于全民族的苦难时,只能去穷山恶水中寻求灵感,寻找一份可怜的心安?
马老四,在一般人眼中是傻子,但他活出人的尊貴,善良、慈愛、真实,活得像个人,今天很多人,活得却不像人!
当然,马老四不是佛陀也不是圣人,他和村民们一样有着人性的陋劣。
他不也是對残疾的媳妇發了怒氣,那句骡子都比妳有用,多傷人啊!在外受的氣只敢出在比自己弱的女人身上,比麥穗都還不如的韭菜任村人宰割呢?
對強者无可奈何,只能對弱者洩憤,忍受欺凌是他自己的選擇,對一切不计较,是他生存的方式,终究是人不是佛,都是用壓抑在處理事情,而非真正豁达。
贵英和有铁,两个社会边缘人,当生活能看到一线希望之时,就算过程再苦却也相濡以沫很满足。
世上最残酷的事就是给绝望的人一点希望,然后又无情地夺走。然而谁才是值得同情的人呢?一无所有的马老四拥有了很多人追求一辈子而不得的东西。
谁也无法定义,他人的生活就是苦难。所有一厢情愿的同情,都是对自己的同情!充满算计,找不到真爱的人才是究竟可怜之人。
很难相信,这么踏实的电影居然是在现在这么浮躁的时代拍出来的。
一位朋友,十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带了三个娃,穷得连爷爷的棺材板都没有。
邻居家少了东西都会来他奶奶家找一遍,每次快要熬不下去了,他奶奶就去他爷爷的坟头哭,但还是咬牙把三个娃带大了。
他爸从小要强爱学习,可是家里又必须赚公分,他爸一边干活一边读书,读到高中遇到大历史事件也就没再读了,但是在村里也算知识分子了,当了乡镇老师。
再后来搬进了县城,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把朋友送出国,在新加坡南大毕业,朋友开始就业,买了房子,娶妻生子,命运的轨迹发生了转变。
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不是每个遭受命运不公的人都是麦子,该拼一拼还是要尝试的,万一成功了呢!
愿众生能够脱离一切恶疾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