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贵在忠厚公明

2023/3/11 来源:不详

刘云涛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91.html

「本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清人曾国藩在《烹阿封即墨论》中,对齐威王“固不废左右之言而昧兼听之聪,亦不尽信左右之言而失独照之明”的识人用人做法深表赞同,强调“是以刑赏悉归于忠厚,而用舍一本于公明”。

文章开篇讲到“夫人君者,不能遍知天下事,则不能不委任贤大夫”,于是齐威王委派阿大夫和即墨大夫分别到阿城和即墨任职。然而,“大夫之贤否,又不能遍知,则不能不信诸左右”。两人政绩究竟如何,询问朝堂上的身边人,却出现了即墨大夫“毁言日至”而阿大夫“誉言日至”的反差。“然而左右之所誉,或未必遂为荩臣;左右之所毁,或未必遂非良吏”,齐威王便派人到阿城和即墨实地了解情况。

事实胜于雄辩。据《资治通鉴》记载,调查组到了即墨后发现,“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百姓一片叫好;而踏访阿城则发现,“田野不辟,人民贫馁”,百姓怨声载道。现实情况与“左右之言”大相径庭。最终,即墨大夫被“封之万家”,阿大夫受到严惩。

阿大夫献媚齐威王身边人的原因,值得深思。“自古庸臣在位,其才莅事则不足,固宠则有余”,没有与其位相应的担当和才干,又贪恋权位,则“《易》讥覆涑,《诗》赓鹈梁,言不称也。彼既自惭素餐,而又重以贪鄙,则不得不媚事君之左右。”为了获得上司的信任进而保住爵位,便曲意巴结上司身边的人,“左右亦乐其附己也,而从而誉之”。上司听到身边人说其好话多了,自然对其印象也就好了。长此以往,用人环境就会变得乌烟瘴气。于是,“誉之日久,君心亦移,而位日固,而政日非”。

再看看即墨大夫,“有介介之节,无赫赫之名,不立异以徇物,不违道以干时”,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不善巴结逢迎。上司身边人得不到好处,甚至经常还与其意见相左,久而久之,被“打小报告”也就在所难免了。对于即墨大夫的“毁言日至”,若是听之信之,结果可能“甚者削黜,轻者督责”。

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单凭名声与否识人用人往往有失偏颇。“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殽;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意思是说,如果仅仅用口碑和声誉作为评判人的标准,那就很难杜绝个人的爱憎和好恶,必然导致贤才和庸才的混淆;如果完全用政绩来考量,又很难杜绝一些人的弄虚作假。

考察识别干部,重视哪个群体的意见,很关键。不能偏信少数身边人的评价,而应兼听群众公论和社会舆论。《孟子·离娄上》有语:“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考察干部、听取意见时,“毁言”“誉言”都会反映上来,应善于甄别,不可盲目听信“一面之词”。正如孟子所言:“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在此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考察范围和更科学的识别途径,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讲的群众路线。

考察识别干部,是选人用人的重要环节,贵在“忠厚”“公明”。忠于实事、实干、实绩,厚在爱才、容才、用才,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为各级干部“精准画像”,大力褒奖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让巧言令色、奉承谄媚的干部没市场,党的事业就会人才济济、兴旺发达。(刘奇山)

编辑:吴宇轩

校对:张颖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