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写饿货棋王的吃相,让王蒙大呼过瘾我久
2022/9/20 来源:不详提到王蒙大家应该都有点印象,他是比贾平凹、莫言、路遥等人早一辈的著名作家,还当过文化部部长,他丰富的人生经验让他比其他作家站在更高的台阶上,文学界“嘴炮王”王朔对其他作家的评价都是辣的,但他对于王蒙也是不得不服,他说王蒙:
“有几个人最终能拿出东西来?王蒙可以。说实话,王蒙还有余地,他那人比他作品大,他过去经历那么多事儿,至少还能写出伶俐、有思想的东西。从作家变成思想家,他是可以的”
王蒙大呼过瘾,与阿城的文字相见恨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思想深刻、举足轻重的作家,在年的《文艺报》上评论了这样一个当时只有35岁的年轻作家:
“我久没有见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异于现时流行的各家笔墨,但又不生僻。”
这个作家就是阿城。当时王蒙已经50岁了,国内刚刚改革开放5年,国内的文风都在寻求着变化,然而阿城的文章文笔洗练,有古意,自成高格。他的小说独具特色,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文字朴实而飘逸俊美。
为何王蒙如是评论呢?只因为《棋王》这本书,事实上,阿城一共也没有出几本小说,后来他就当编剧去了,或许作家的限制比较多,编剧却可以改进剧本,和许多人交流。
这本小说有多好看?不光是王蒙大呼过瘾,全国的年轻人都在抢购这本书。作为最被低估的作家,他的这篇多字的小说就能轰动全国。据记载,年,阿城的《棋王》在《上海文学》刚一发表,就引发了阅读热潮。
“饿货棋王”是怎么回事?
这部小说题为“棋王”,读者期待的自然也是棋艺超凡的传奇人物。就像《请回答》里那个韩国围棋大师崔泽,就有一点棋呆子的特点。
但阿城偏偏不这么写,“棋呆子”还没正经下一盘棋,倒是“吃”先夺人耳目:
王一生叹一声,说:“混可不易。一天不吃饭,棋路都乱。……”……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棋王想一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
“吃”对棋王是重要的事。“我”既不喜欢下棋,和王一生的谈话就几乎集中在“吃”上,而观察王一生吃相的一段,描述细致传神,历来为人称道: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如此直接而强烈地写“吃”本身、表现对食物的敬畏的,阿城就算不是头一个,也是极为特殊的一个。
棋王把“饿”与“馋”严格分开,说“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对他而言,菜里的油、可有可无的书和电影全是“超出基准线之上”的,螃蟹和燕窝更是天方夜谭。
这部小说是怎么写出来的?
阿城很能讲故事,这种“能讲”还是相对于他那些作家朋友而言的,阿城在朋友、同事的鼓励下将自己在酒桌上叙述的故事写了下来,这本在“饭桌上”完成的小说一经发表便在文坛引起轰动。
不仅王蒙对他有盛誉,陈丹青也夸赞他为:天下第一聊天高手
阿城的作品堪称纯文学,文笔洗练有古意,力大才深,像一坛子酒,越读越有味。这样的文字乍一看一般,越看越觉得好,节奏感好,有古文风的感觉。他的文章,不仅题材丰富,而且故事性、哲学性都很强。
如果你是喜欢读书的人,可以没有读过阿城所有的作品,但是不能不读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王可以说是阿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三篇文章在豆瓣评分高达9分。
正因阿城的文字如此精彩,所以我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棋王》。
书中不仅收录了《棋王》,还收录了《树王》和《孩子王》,一本书便能读到阿城最精彩的3篇文章,可以说是一场阅读盛宴。
这本书现在仅需48元,这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顿午饭的支出,却可以畅享这场文学盛宴,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