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大春传承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的血脉广

2023/5/5 来源:不详

小说家张大春“春夏秋冬”系列

收官之战《南国之冬》出版。

说书人张大春接受本报采访,

与大家谈谈中国古典笔记小说。

00:43

《南国之冬》开篇延续了《一叶秋》的故事,由传说引入历史传奇,作者与众多电影人的交往探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串起了那些可能出现在电影中的历史传说、奇闻异事。

开篇《血饵》讲生,末篇《离婚》则是魂魄出窍,由生而死,由死复生,最终回归传奇小说的本质。

说书人张大春重返众声喧哗的说书现场,重述大历史角落的小传奇:以戏剧化的文学笔触,持续追踪生命中细琐的真相,秉承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的血脉,加入现代小说叙事技巧。

图:新书实拍

同系列作品推荐

《春灯公子》借诗来编过桥,是单篇构起,又拟似话本;

《战夏阳》用故事段子串,更有主题,是对史传重写,每一本都有独立的“过桥”、桥段铺陈;

《一叶秋》则打散过门儿,让故事作为一套历史的附庸,旁行于正史之畔,就有了叙事轴,从魏晋南北、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贯穿上千年的历史。

《南国之冬》,故事不需要串场,是“现代性”使得故事成为一体,每篇材料都完全被改写,变成了故事发生在古代的现代短篇。

关于张大春“春、夏、秋、冬”系列小说:

对话张大春:寻求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

图:张大春

广州日报:《四季书》的创作初衷是怎样的?

张大春:我们都知道,意大利非常知名的作家卡尔维诺,曾经做过一件我称之为“壮举”的事情,他到处去搜集意大利的民间故事,把它重新整理之后出版。

繁体字版分装四本,我看了就心一动,触发了一个构想: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如果将这些作品里面有叙事特色、值得流传的篇章搜集起来,整理重写,用四种不同的形式架构在一起,不仅个人创作上是一个有趣的自我挑战,还应该有更广泛的文化意义。

有一点像是在做中文圈里面的卡尔维诺.我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四本书的写作计划,分别以春、夏、秋、冬寓藏于书名中。

广州日报:但这四本书跨越了15年的时间,是什么原因没有一气呵成?

张大春:我想用不同的方法把它结构起来,在《春灯公子》里面,我就设了一个“春灯宴”,有那么一个公子通过诗酒之会,号召世人来说故事。把无关的故事通过一个有心之人结合起来。这大概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第二本《战夏阳》开始有一些不一样的处置,在每一篇之间会用一种榫卯的方式,我称为像接榫头一样的文字勾搭起来,把不同方向的构件拼扣在榫子上,嵌合得牢固无比。

到第三本《一叶秋》的时候,每一篇之间的榫子之外,还能把它拆出来,榫头本身又是一个完整的东西。

第四本,我始终没有找到适当的、或者说不一样的短篇集的新形式,于是后来我就停顿了。

图:新书实拍

广州日报:这种新形式后来怎样找到的?

张大春:是策划出版方华文天下的苗洪主编,他有一天提醒我说,你不是有个《这就是民国》系列,为什么不用那个材料来做做看?

我写《这就是民国》已经是多年前了,在《印刻文学生活志》,我在那里连载了一个专栏,每一期写一个近现代人物,背景就是晚清到民国早期,20世纪30年代的样子。

这个专栏有一点特质,我当时写的时候动了一些手脚,把非常多细碎的、真实的材料跟完全虚构的材料绑在一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叫作《丁连山生死流离》的那一篇。

所以苗洪一讲,我一下就被点醒了。

这就是历史的另外一种叙述方法——就是戏剧的叙述方法。

换言之,它看上去似乎还是一个短篇集,可是事实上它已是一部长篇小说了。我原先卡在那里,就是苦于找不到一个新的,或者不一样的短篇集的形式,可是说穿了,你干脆写一个长篇不就好了?

广州日报:这种形式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张大春:如果你从头看下来,每一篇后面所增加的那些段落,就是旁白,比如我跟王家卫,我跟胡金铨,我跟藤井贤一,还有那几个老导演,这些文字其实都是在帮助一个散碎的短篇集子,拥有一个明确的叙述主题:重述历史。

就是把历史上的那些小掌故,零碎的文字记载,或真或假的传言,新闻报道,还有坊间一些据说是自传性质比较强的回忆录,把这些材料统统聚拢在一起,用做戏,或者是拍电影这一种冲动去把它结构起来。

图:新书实拍

广州日报:您的文字里经常会使用一些生僻、甚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古代书面用语,这是有意为之吗?

张大春:的确在我40岁以前的作品有这个现象,越年轻的时候可能读起来费劲的程度越大,到了50岁以后,我已尽量让我的文字变得更简单一点。

但是我不觉得是生僻,我反对被加上生僻两个字。

即使在我很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故意去用生僻的字。也许我用词的习惯的确跟一般的作家不太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阿城、莫言三个人在三联书店聊天,当然是公开地跟读者见面的那种形式的聊天,阿城就跟莫言说,我使用的汉字太多,说看一下赵树理,写了一辈子的小说,使用的汉字没有超过五百个。

也许用最简单的字是一种典范,但是它绝对不是唯一的。

我不主张刻意要用生僻的字,甚至我自己也不承认我刻意用生僻的字。

不过如果用到了一般人不熟悉的字,我也只能说那是我选择之下的结果。

书名:《南国之冬》

作者:张大春

华文天下出品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巧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