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已异化为一种只追求外在利益的沉重负担

2023/5/7 来源:不详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805832.html

周一清晨,小王的闹钟响个不停,可他就是不想起,于是他关掉闹钟,心想早上不吃饭了,再多睡会。于是他又调了20分钟的闹钟,一会闹钟又响了,他还是不想起来,但是要上班工作,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当他极不情愿地去洗脸刷牙,面对着镜子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控制了。被什么控制了呢?他也说不清楚,反正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看着镜中的自己,他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即周一上班恐惧症。小王被什么所控制了呢?其实他谁也没被控制,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只不过是对工作丧失了激情和梦想而已。他从最开始的自主上班,充满新奇和动力,变成了现在的被迫上班,充满着重复和厌烦。而这种现象并不存在于他一个人身上,目前很多城市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城市),都有这种情况。

我们的工作,我们对梦想的追求发生了改变,甚至出现了异化,这种由工作造成的异化现象以及把工作当做一种只追求外在利益的谋生手段的沉重现实告诉我们,很多工作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充实和幸福,它甚至成为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有时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家庭也跟着受到牵连和坏情绪的感染。我们该不该警惕这种危险呢?今天咱们讨论的重点正在于此。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一书中说:人的工作追求有两种不同的利益考量,大部分人只追求外的利益,比如权力、财富、技能,这些都是外在的。当我们以外在利益为动力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改行或跳槽。今天做这个行当赚钱不多,明天改为另一个赚钱多的行当。今天这份工作感觉没钱途,明天就准备想着要跳槽了。这就是典型的追求外在利益考量。而人的美德或者幸福的获取是内在利益考量,意味着我非做不可,如果我不做这个就满足不了自己内心的渴望或冲动,那是金钱无法代替的。内在利益获取后,我们会充满着动力和激情,感到心情愉悦,生活美好。

对此,我们可以看看那些我们总是羡慕的人,他们之中没有人仅仅将工作当做是谋生的工具。能够在一个行业里获得自我快乐,内心充实,仅仅依靠这些易逝的外在利益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快乐更多的来自于在这份工作中找到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发现自我对外界的存在价值,进而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坐标系里看到你所从事的工作的品性和意义。这种品性不仅构成了你的生活,还涵养了你的精神世界,感染着你的家人,让你成为一个有质感的、富有人情味的个体。

今天,以权力、财富和声望为基础或目标的工作,其满足标准充满着不可控,并且这种满足感随时都可能会被更大的欲望消解。有研究者将这种情况形容为“入世纵欲的精神状态”,即以物质的占有和消费来作为幸福的自我评价,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建立在物质和欲望的获取之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的加深,持此观点者最终会发现,财产物质的占有与幸福或心境平和完全是两码事,靠物质和消费建立起的幸福是短暂的、虚幻的,无法做到持久和延续,更不是终极意义的。追求这种工作满足将成为一种疲于奔命的重复活动,我们早晚会陷入到挣钱—消费—再挣钱—再消费的恶性循环的泥潭,不能自拔。幸福、快乐之于我们,将成为越来越无望的“空中花园”。

只追求外在利益的工作造成的后果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固定的工作时间(朝九晚五或)和属于个人的闲暇时间之间是对立关系,无法做到和谐统一。工作意味着将自己异化、牺牲掉一部分时间乃至健康去争取金钱,从而买回自己的闲暇时间。有句话说的很好,就是年轻时拿身体换钱,等老了拿钱换身体,那生命的价值和乐趣岂不是都被掏空和摒弃了吗?这种对立观不同于以往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和谐状态。在这种对立的状态中,工作成为一种无奈之举,它仅仅是工作,是一种赖以养家糊口的营生,对我们的生命本身已经丧失了助益和促进提高的作用,我们从工作中感到的只是疲惫、麻木和机械重复,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所以常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有钱了,谁还去工作。

扭曲的工作观从如今的专业选择上也可见一斑,高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几乎都是经管类专业,而人文社科中的哲学、历史等冷门专业几乎被等同于“毕业即失业”的专业。而作家阿城就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作家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钱的作家,一种是作家,后者虽然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但是却没钱,跟要饭者差不多。而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三位大作家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都多多少少的体会过这点,陈忠实后来因为其作品经常被影视行业翻拍才有所好转。

这其中,有多少是遵从自我内心的志趣,又有多少是随波逐流的无奈选择,真的无从知晓了。

考察人类的工作史后可以看出,以前,工作是作为惩罚手段才出现的,在古希腊人看来,只有奴隶才从事机械劳动,自由人应该避免工作,将时间应用于去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希伯来人更是将工作视为“痛苦的劳役”。早起的基督教教义里,工作被看做是罪恶的惩罚,同时也被视作陶冶身心、摒弃无所事事的手段。

后来,随着宗教和资本逐渐相融合之后,工作越来越被当做是一种积极履行现世的义务,经济价值的残酷竞争性与个人精神的正当性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工作极大地带来了满足感和财富的迅速累积,尽管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存在着一定的剥削和压迫,但是总的来说,工作还是极大的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吃饱穿暖,积累财富。

文艺复兴时期,工作被人文艺术领域赋予了更多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体现为一种匠人追求,即从事技艺的工作者致力于把手工技艺的过程当成一种内外兼修的、能够给人带来内心平和的艺术活动。他们的满足感纯粹源于技艺本身,而并不是为了名利。那时出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但是看今天,由工作中的道德情操和技艺满足感所构成的工作快乐已经被其带来的权力、财富和声望所压倒并取代。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说:无论是将工作视为强制的世俗约束,还是将工作视为技艺活动的人文主义观点,都没有对当代人产生太大的影响或改变。我们的工作氛围依然处于被异化、被外在利益驱动的危险境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想必这句风靡一时感动无数网友的辞职宣言,大家都还记得。细究起来,它的感动之处不见得是前面宏大的“看世界”情怀,个人认为,它更多的是让那些苦守着一份不见得多么喜欢的工作的人群,体会到了由没有选择权而产生出的生活艰辛和心酸,从而直面自己的未来,学会思考自己目前的工作境遇。

年,盖洛普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中国只有6%的人积极、高效地投入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去,在被调查的94个国家中,我们只高于6个国家。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我们很少有人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工作已经异化为一种压抑个性、让人备受煎熬的沉重负担,它不再是我们生活的根本、生命的意义所在,它越来越变得像一种惩罚。

所以,那些上着一样的班、过着朝九晚五的机械生活、拿着固定不变的工资熬日子、聊着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人,你们得警惕了,因为世界在不停的变化,互联网在以秒的速度革新着一切,如果我们不能拥抱革新,不能从工作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即便未来之门打开了,你也进不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