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北京十几年才出一个人精,这十几年孕育

2022/9/20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20世纪最后一个通才、作家中的作家、最像孔子的人、百科全书式的杂家、天下第一聊天高手……阿城的几乎拥有了所有顶级的标签,连向来以辛辣毒舌闻名的王朔都对其极其仰慕,为阿城的见识之广阔敬佩不已。如今,阿城人不在江湖,江湖中却处处流传着有关于他的传说。

边缘童年,不边缘的人生

阿城本名钟阿城,出生在年的北京,祖籍在重庆江津,父亲钟掂是有名的电影评论家,对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作品都有独到的见解,阿城就是在这样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年幼的阿城可谓是命途多舛,3岁那年,他得了一场来势汹汹的肺结核,8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为批评当时的电影工作,被打成y派,开除了党籍,下放到农场,管理厕所。

因为父亲的原因,小小年纪的阿城就体会到了人情冷暖。那时亚非领导人访华,学校里的学生都以能站在长安街迎接为荣,老师拿着一本花名册,从全班四十多个学生中点出三十几个,末了附上一句,没念到名字的回家吧。阿城从来没有站在长安街迎接外宾的机会,每一天,他都要经历漫长的点名环节。

他问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念那些不需要去的学生的名字,让他们直接回家呢?老师近乎冷漠地说:念到的,是有尊严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受同学孤立,不被老师喜欢,在边缘化的特殊对待下,阿城很快就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他被边缘化了,也因此比其他人拥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空出来的时间里,阿城都泡在书店、古玩店里,从各种各样的杂书里获得广博的知识,从历史气息浓厚的古玩中感受人文的魅力。他的自我启蒙就是这样开始的,十二三岁时,他已经遍览罗贯中、曹雪芹、托尔斯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中外名家的著作。

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到了高一,特别时期的风潮席卷了全国大小中学,当时正在读高一的阿城成为了知青,被下放到山西插队,成为了老三届,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一同下放的知青们苦不堪言,阿城却利用这段时间里学起了画画,画够了山西的风光后,他又到内蒙古插队,见到了辽阔的草原,最后在云南建设兵团落户。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北边走到南边,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大大开阔了阿城的眼界,他坚韧地学习各种技能,顽强地观察世俗人生。

在年,他回到北京后,帮助已经平反的父亲撰写《电影美学》,在闲暇时间,父子二人还时常讨论哲学、儒家、禅宗等话题,父亲的远见卓识给了阿城很大的启发。

文坛教父,古意隽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文化断层严重,大多数人的精神旷野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彼时的文坛领袖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一辈文人,青年作家阿城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年的一篇《棋王》异军突起,成为了新时代文人们的启蒙老师之一。

《棋王》一经问世,就斩下了数个奖项,众人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这篇文章,只花费了阿城四天的时间写作,甚至发表出的作品与原稿几乎一字不差,这在文艺圈是极为罕见的。即便这样,面对众人的追捧,阿城却有些惶恐,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作者罢了,远远达不到作家的境界,他始终保持着深刻的自省和谦逊。

阿城的文笔洗练,自成高格,语句简洁明快,生动至极。文笔极具古意,文言句式和口语句式穿插自然,叙事平和而有深度,极具感染力,雅俗共赏。作品脱俗,阿城的生活格调、为人风范又有一种世俗而异质的叛才美学,这是只有经历过远超于常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远见才能拥有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直言,阿城的文章把他彻底征服了,他想象中的阿城一身的仙风道骨,却透出几分妖气,只能用巨大的偶像这个词语来形容。黄章晋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被阿城文字中的凝练克制折服了,感叹道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境界,并直言当代大名鼎鼎的作家冯唐、王朔和阿城之间隔着一条没有斑马线的宽阔长街。

当事人王朔向来玩世不恭,毒舌辛辣,但对于这个评论,他不仅没有不快,反而满怀崇敬则赞他的文章是撇开了浮油,只留一汪清水,幸亏阿城把活着视作人生首要大事,否则其他作家就没有活着的空间了。

无所不精,所学皆擅

《棋王》被喻作寻根文学的之作,阿城在后来创作的《树王》、《孩子王》也同样震惊文坛,一时间,许多编辑找他约稿,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阿城的时间被剥夺了,他没有时间休息,甚至开始迷恋上了香烟。

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阿城在当红之际激流勇退,选择归隐美国。问起原因,阿城只是说,美国更容易找工作,比较好养活自己。相比起当一个好的作家,阿城更想好好地活着。国内文坛失去了一个天才作家,却迎来了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生活家。

在国内,阿城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叨扰,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美国,阿城帮人遛狗、刷墙,回家后有一大段闲暇时间可以摸摸想想。王朔说,北京十几年才能出一个人精,这十几年的孕育出的人精就是阿城。

阿城的才情惊人,几乎无所不能。他当木匠,能够一个人打造出一整套结婚家具;他做美术,水平之高能当电影美工;与画家闲谈书画材料与当代艺术,他们的谈话被整理成文章发行;看到一家餐厅的四扇中国屏风画,他从画中女人的眉形判断出是清代的画作。

买本书,弄一堆零件,阿城自己就能鼓捣组装出一辆老爷车,甚至卖出去;跨界当了不少电影的编剧,是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所有的爱好对于阿城而言不单单是爱好,而是职业。

对于各种能丰富人生的技艺,他达到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的境界。中国大家,他爱八大山人、倪云林的山水画,也爱品味达利、毕加索的;即是意大利歌剧的忠实粉丝,也钟爱国粹京剧。

中国民间的烧陶、剪纸、泥塑、傩戏面具、苗民绣衣等等,都是阿城的珍宝,青铜纹理、大麻巫术、东北萨满等地方文化,阿城也多有研究,行遍天下的际遇,造就了一个真正的手艺人,百科全书式的杂家的称号,阿城当之无愧。

阿城说:人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故事大师,尽享生活

无所不精的阿城最拿手的功夫还是讲故事。在阿城的脑海中,就没有他不知道的风土人情和左道偏门,据说阿城讲故事讲了十年,就没有重样的,饭馆一桌人围着一个人谈笑风生,阿城就有这种主位的风采,是地地道道的侃爷。

阿城的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儿,诙谐十分,听他讲故事,在场众人能笑得摔倒在一边,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听阿城讲故事是无疑十分增智益寿的。王朔曾去过美国,在朋友的引见下听过一会阿城讲故事,他记忆中的阿城,拿着个烟斗坐在旁边,讲故事时,在场的女生们笑得神魂颠倒,几个星期后还念念不忘,这便是阿城天下第一聊天高手名称的来因。

王朔说:若是下令全国人都一定要追星,我就追阿城……如果把中国作家全部扔到荒岛上,不给吃的,最后活下来的人准是阿城,没准他还能和岛上的土人混个倍儿熟。

梁文道也曾说:要是没有听过阿城讲故事,那可是终生的遗憾。

阿城身上迷人的吸引力来自于他远超同辈的见识,几乎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十多年都在世界上跑,这一切的印刻在他的灵魂中,具象化在他的谈吐以及文字之中。阿城的文字平实,却能让人读之如身临其境,情景氛围俱佳,在阿城外出游历的这段日子,他所写下的文字同样能让读者边读边咂舌,叫人眼界大开。

文人大多心高气傲,少有低头,但阿城以天才一般的才情辐射整个文化界,如今两岸三地,阿城被共尊为老师。大隐隐于世,无所不能、所学皆擅的阿城永远是江湖中不见其人的传奇,阿城在日记中写下:生活是种过程,感受每一分每一秒,实实在在的,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文/朱竟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