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对谈贵州有多贵阿城与贵州学者

2022/7/11 来源:不详

(“不浪费的人类学”记录版本)

主题:贵州省文史馆山骨讲堂“贵州之贵”

地点:贵州省文史馆

时间:8月9日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史馆

主讲者

阿 城(著名作家、东方历史学会研究员)

对谈者

顾 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靖晓莉(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何光渝(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罗运琪(贵州省文化厅原机关党委书记)余未人(中国民协顾问、作家)朱伟华(贵州师范大学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蒙育民(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巡视员)杨培德(贵州苗学会会长、苗学专家)周必素(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兆霞(贵州民族大学教授)

文字统筹/王小梅

资料整理/葛春陪

顾久:欢迎大家到文史馆,我们文史馆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单位,所以,往往能凝聚一些不为钱权的高人。我觉得挺自豪的,阿城老师肯定是一个高人。我昨天还在瓜州(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出差,谈到阿城老师要到贵州省文史馆来,好几个人眼睛都瞪大了,说:“阿城啊!我手里还有他两部书!”大家都很羡慕。

阿城老师让我敬佩,我觉得他是真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的文化学者,这一点很难得。很多搞文化的人就为了那碗饭,有的则是仰慕这样,或者仰慕那样的。阿城老师给我说,他和郑也夫是同学,我说郑老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来不报课题,从来不要教授的头衔。阿城老师说:“我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就是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的那些人。

结识阿城老师是在前年,通过王小梅的介绍,我们看他的《洛书河图》。这本书让我很震撼,因为在此以前我读过一些东西。而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贵州的历史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浅,而是很深,很古老神秘。

我觉得阿城老师做的是艺术考古学吧!不管有没有这个学科,把多学科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去发现一些过去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我们过分的相信有文字的,或者说看得见的东西。人有文字在中国不过三千多年。那么,在此以前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特别让人敬畏的历程都在哪里?我把这个过程叫做读无字之书。可惜今天的学者经常在有字之书中间打转,把那些字拿来拼积木,这儿搭过去,那儿搭过来,不能用心去读无字之书。阿城老师是能够用心读无字之书的人,他能从图画看到一个让我们惊叹的历史。我觉得人类有新探,那个“人”字就褪了色,所以阿城老师让我非常敬佩。

我还有一个奢望,希望阿城老师能够喜欢我们的文史馆,因为他爱着这片土地和文化。希望阿城老师能成为我们名誉馆员,经常到这个地方来,到这片土地上来。阿城老师不仅在讲,他还有一些规划。所以,我想沿着他的规划,对贵州文化认认真真地从头到脚的梳理一下。

那天,阿城老师讲到苗族梳那个头饰。他说,那种复杂的头饰可能是过去的贵族所能做的。一个村寨里不是所有人都会梳,或者敢梳这个头饰的。顺着这个走下去,可能也能开辟一个新的境界。那么,不管从哪个角度往下挖,贵州的文化还是一个宝库。

我很想请阿城老师参与其中,指导挖掘贵州文化。没有这个挖掘的话,贵州大发展大繁荣是一句空话。我们到现在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规划。现在就是没有一个发展的规划,没有一个整体的想象,五年、十年以后做出的贵州文化是什么,下一代人应该做出的又是什么。我们都把文化当成碎片,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所以,我特别的敬佩阿城老师,并且希望阿城老师能够帮助我们做一些工作。我的开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靖晓莉:今天我们座谈的主题叫“贵州之贵”,确定这个主题时我们和阿城老师一直在沟通。我们觉得“贵州之贵”能够引起好奇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