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完颜氏的最后去向与结局

2023/5/26 来源:不详

北京痤疮医院电话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583101.html

女真完颜氏的最后去向与结局

——再读《土城、李大斗及其他》(作者梁志龙)一文及思考

文图汪学松

本文作者与梁志龙先生合影左为梁志龙

图中王甲部即为完颜部

年清明汪氏(完颜氏)后裔祭祀老坟山

导读:梁志龙先生是本溪博物馆前副馆长、研究员,也是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的考古发掘者之一,笔者有幸采访过一次。《土城、李大斗及其他》一文,是梁志龙先生写的一篇关于明末清初时期,通化浑江地区女真人物史料的考证文章。因文章与女真“完颜氏”甚有关联,笔者数次拜读,受益匪浅。今结合其他文献资料,以近推远,试梳理一下金亡后女真完颜氏的去向及归宿,以解困惑。不足之处,还望有关专家予以指正。

笔者梳理发现,其一,金亡后,女真完颜部或完颜氏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又回到了原居地——长白山和牡丹江流域,即古肃慎之地,并且一直是以完整的部族形式存在着。其二,因社会历史变迁,完颜氏所在部族的名称有所变化。元明时期,部族的名称为胡里改,火尔哈、兀良哈,是以所在江河,即牡丹江的旧称名其部的。其三,明代的建州卫是以完颜部为主体而建立的,酋长阿哈出(亦称于虚出、淤虚出,姓完颜氏)因随明成祖朱埭征讨北元政权有功,被赐姓李,其后世酋长皆以李姓称之。

其四,元明时期,完颜氏依然是称雄一方的女真大族,直至明末式微。其五,完颜氏所在的胡里改部与爱新觉罗氏所在的斡朵怜部,是互为紧邻、且互有婚嫁的紧密关系。这种紧密关系持续了整个元明时期,时间约年之久。在这种关系中,完颜氏一直是处于主导位置。其六,在明代,女真南迁浑江、浑河流域后,完颜氏所在的建州卫,经大明和朝鲜军队数次联手打击后,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袭领建州左卫首领的爱新觉罗氏的努尔哈赤一部,在逆境中堀起,并最终统一了女真各部。其七,被努尔哈赤最后攻克的王甲部即为势衰后的完颜部。

一、与完颜氏去向有关

金朝是公元年由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创立的政权,传九帝、历一百一十九年。后于年被铁木真所属的蒙元势力所灭。元太宗窝阔台攻克金都汴梁后,有“唯完颜氏一族不赦,余皆原免”之诏。即“惟完颜不赦”。可见,世代兴废之际,人性之残忍是超乎想像的。应该说,此举对金皇族完颜氏的打击尤甚。

当然,不赦归不赦,人是杀不尽的。完颜一氏,族大根深,“所称顽强”。虽历蒙元劫难,数百年后,世上尚有完颜氏在。而真正显示铁木真雄才大略的,倒是“联宋灭金”这句话。因与本文无关,故不在此探讨。自金亡后,关于女真人及完颜氏此后去向的史料,记载甚少,即便是完颜氏后人,对此也说不甚清楚,仅能依据流传下来的部分谱本资料,了解一二。在新修订的《汪氏宗族谱书》()中,笔者也因当时手头资料有限,只能说其简,不能说其繁,甚是缺憾。一家一户,所记有限,自是不能细究。但族群大略,走向脉络,理应析捋清楚。

黄道周《博物典汇建夷考》云:“今女真即金余孽也。”这话说得很直白,却是点题之笔。黄道周是明代史学家,他所说的今女真,是明代活跃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也即金的余脉。《明实录》上说:“惟由开原之东北而南至鸭绿江,约八百余里之间,环东边而居者,皆为女真遗种,所称东夷者是也。”这句话,则指明了女真人的族属来源和生活地域空间范围。魏焕在《皇明九边考.辽东镇边夷考》上说:“建州、毛邻则渤海大氏遗孽,乐住种,善缉纺,饮食服用皆如华人,自长白山迤南可拊而治也。海西山寨之夷曰熟女直,完颜之后,金之遗也。俗尚耕稼。”

“大氏遗孽”与“金余孽”,都是指明了明代女真人的族属性质,即靺鞨。大氏,指渤海国创立者大祚荣,是粟末靺鞨的首领。而魏焕所说海西山寨之夷为完颜之后,是金之遗也,似是更细化一些。这个划分是否准确,有待细考。本文仅按完颜部乃建州女真八部之一的历史定论,去探讨及思考。

二、与完颜故地有关

《八旗满州氏族通谱》中说:“完颜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完颜地望在哪里?书中没有交待。而对完颜氏名人的记载,则以居地称之。如叶臣:世居完颜地方。墨古德:世居兆隹城地方。尼雅哈:世居鄂尔浑地方等。《奏请为博尔金立碑家谱》载:“太祖初年,率领满州来归,授为侍卫。”博尔金姓完颜氏,也是世居完颜地方,满州镶红旗人。再如,抚顺哈达镇东沟村完颜氏将军坟,碑文记载:“我完颜氏先居宁古塔,于大清天聪年间举族来归。”宁古塔,今宁安县。天聪,是皇太极的年号。先居宁古塔,应是指完颜部南廷之前的居住地域。

镶蓝旗《汪氏族谱序》中记载:“尝闻先辈故老云:汪氏系大金之苗裔,原在铁岭汎河南岸居焉,因国朝太祖札营于汎河南,夜间偶然失火,汪氏偕众奋力救止,太祖因用为军校。”太祖,指清太祖努尔哈赤。谱云:“自兹以前,溯于宋初,盖更有祖焉,然世远不可考矣”。汎河发源于铁岭白旗寨,其源头地区为辽东山区,准确地说,这里是开原与抚顺交界的丘陵地带。其实,“汎河南”的意义在于,它是女真人明初南迁后一处重要的居住区域。这片区域正是《明实录》所说的,“惟由开原之东北……环东边而居者,皆为女真遗种”。

孟森先生在《女真纪第一》中说:“今按建州卫指挥释家奴,已于永乐十年()归其本卫地。此建州女直(真)之先处开原者,当是释家奴所留遗。”本卫地,当指明朝允许居住的浑河流域或浑江流域,距开原不过百公里左右,沿线山形地貌相似,皆属山地丘陵地带。似此,或可推测为汪氏乃是释家奴初迁辽东地区时,散枝落叶,遗留此地的一支完颜氏。

有资料显示,金亡后,余众一部分留居中原,就地为民,或隐姓埋名,或改族属,从此为一方百姓;另有一部分人,退归到金源故里,也是就地为民,为一方百姓。金源故里是指哪里?所谓白山黑水是也!此说较合理,但后续述略不足。后来读到史学家孟森先生的一篇史论文章,名为《清代种族和世系》。文中说:“惟清之先,以种族论,确为女真……元能灭金,不能灭女真之种,仅驱还女真故地。”由此,疑惑顿解。

其实,这个结局与清亡后,满人的经历相似。也难怪,清与金,族属同根,种姓亦关联,结局相似,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再引申一下,其实蒙元帝国的结局也是如此,蒙古骑兵被朱元璋打败后,余部也是退回到了漠北草原,也因此才有了后金与北元政权的较量。时也,势也!

三、与完颜氏的结局有关

梁志龙先生在《土城、李大斗及其他》一文中写道:

“万历二十三年()朝鲜申中一出使建州,沿蔓遮川北行,未过婆猪江(浑江)前,路过一土城,……土城乃蔓遮诸部酋长李大斗、李以难主、李林古致等抄领千余壮勇本居此城……蔓遮即是地名,也是部落名称,申中一标注这里的谷地为蔓遮洞,流经谷地的河流为蔓遮川,另有山峰为蔓遮岭。蔓遮今名板岔,读音仍此。蔓遮部位于今吉林省集安市新开河流域,蔓遮川即为新开河,该河过集安市财安镇霸王朝村后注入浑江。两岸分别为通化县和辽宁桓仁境地。这里有富尔江,南流过桓仁北甸子村后,再过通化江口村,注入浑江……”

蔓遮岭,今老岭,为浑江与鸭绿江分水岭。梁志龙先生写道:“蔓遮部,文献亦称完颜部。王甲城,文献亦作完颜城。”“戊子(万历十六年),……秋九月,取完颜部王甲城(《太祖实录》。)”这一年是公历年。这座土城,也被认为是历史上完颜部最后的居住地。

学者们多认为,被努尔哈赤斩杀的戴度墨尔根,即是李大斗。“上率兵征王甲城,……攻克之,斩其城主戴度墨尔根。”上,指清太祖努尔哈赤。梁志龙先生在文中对此亦有所考证,并推测李大斗就是建州卫首领李满住的后人。不过,朝鲜史料的记载有所不同。朝鲜人申中一写的《建州闻见录》中说:“土城乃蔓遮诸部酋长李大斗、李以难主、李林古致等抄领千余壮勇本居此城,共拒奴酋等侵凌,合战四度,尚且相持,其终不可敌,便乘黑夜……逃命,今不知去处者”。奴酋,指努尔哈赤。此际,努尔哈赤的身份是建州左卫的都督。

张士尊先生认同此说(见张士尊先生《建州卫在浑江地区的活动及王甲部族源考》)。张士尊先生进一步认为,“世居完颜地方”的清初名人叶臣,就是完颜部的最后一代首领李以难主。张士尊先生并引述朝鲜文献《李朝实录》的记载说:“阿哈出为兀良哈万户,姓完颜氏。有明一代,阿哈出后人有取完颜之音称王氏,也有取完颜之意称金氏。”

王甲部灭亡后,其族人有逃至兆隹城者。兆隹城,今抚顺新宾县赵家堡子。李以难主后来也率部归降了努尔哈赤。即“毛怜率建州卫已服从。”毛怜,梁志龙先生认为即是女真栋鄂部。其实,二者大有渊源,李满住的叔叔猛哥不花,曾任毛怜卫首领。此后,完颜一族遂入后金八旗之列,族众多隶属镶红旗、镶蓝旗等,转战各地,后“随龙入京。”

四、与完颜氏的传承有关

如果说,李大斗、李以难主等是建州卫首领李满住的后人,那么李满住、建州卫与完颜部又有什么关系呢?李满住,释家奴子,明建州卫首领阿哈出的孙子。建州卫,是明代在东北地域设置的管理女真人的卫所之一。后析出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前者由姓完颜氏的阿哈出任首领,后者由姓爱新觉罗氏的猛哥贴木儿任首领。再后来,猛哥贴木儿的弟弟凡察任建州右卫首领、子董山任建州左卫首领,是为努尔哈赤一系。

“阿哈出,辽东边外女真头人。太祖以建州初为指挥使者,阿哈出也。”

建州卫置于明“永乐元年”(),第一任指挥使为阿哈出。“永乐八年八月,以指挥阿哈出及子释家奴等从征有功,赐阿哈出姓名曰李思诚,释家奴曰李显忠。”永乐,是明成祖朱埭的年号。从征有功,是指阿哈出父子,在随明成祖朱埭征讨北元政权时,深入漠北,立有军功,因此受到明廷封赏,被赐姓李,女儿也入宫为妃,阿哈出并受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在阿哈出的推荐下,“聪明、识达天道”的猛哥帖木儿,后来出任了建州左卫指挥使。

梁志龙先生文中认为,首先,李满住及后代们均承袭以李为姓。阿哈出姓名曰李思诚,释家奴曰李显忠,释家奴子李满住,以及后续在王家土城居住的李大斗,李以难主……李古纳哈、李豆里、李达罕、李沙乙豆等,皆以李姓称之。其次,梁志龙先生在文中引述朝鲜史料说:“童多之等四十八名,出来言内:左卫酋长老乙可赤兄弟以建州卫酋长李以难等为麾下属。”

老乙可赤即是努尔哈赤。言内称建州卫酋长李以难。李以难即是朝鲜人申中一写的《建州纪程图记》中的李以难主。三是,据该图记中标注的土城位置,即为蔓遮诸部抵抗奴酋侵凌的大本营。可见,李大斗、李以难主的身份是建州卫的酋长,也即是阿哈出、李满住的后人。

也就是说,阿哈出姓完颜氏,建州卫的主体,也即是由完颜部为主构成。不过,完颜部在元末明初时的名称叫火尔哈部。注意,此完颜部已非金时之完颜部。名称变了,人员构成也较金时有所差异。毕竟,完颜氏的精英们,已经随着金的灭亡,或烟消云散,或潜隐民间。

史学家孟森先生在《女真纪第一》文论中指出,元“开元路,古肃慎之地,隋、唐曰黑水靺鞨。东濒海,南界高丽,西北与契丹接壤,即金鼻祖之部落也。初号女真。”在《建州纪第二》中,引据《大明会典》东北夷条曰:“女直古肃慎地,在混同江东,开原城北。东滨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为金余孽。永乐元年,野人头目来朝,其后悉境归附。”野人头目,指的就是阿哈出。东濒海,濒的是日本海。西北与契丹接壤,当是指今开原、松原一带之西北。

这两条史料,一者说明了古肃慎地的地理位置所在。二者说明了作为”金余孽“的阿哈出及女真人族群,即生活在这里。似此亦可说明,被蒙元“驱还原居地”的金人及完颜氏们,是回到了古肃慎地方。《新唐书·渤海传》载: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即今宁安县东京城。贾耽在《入四夷道城纪》说:“渤海上京临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肃慎城。”渤海,指渤海国。忽汗水,牡丹江亦称忽汗水。忽汗海,古湖泊名,牡丹江注入其中,今镜泊湖。

孟森又引《新唐书》词条说:“‘渤海大氏置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其地在今吉林之兴京附近,为建州生直生息之地。”兴京,今新宾县赫图阿拉老城。史料所指,当为渤海国时期之建州;兴京附近,当指南迁后的明中叶时期之建州。

此外,史学家吴晗先生也明确指出,“建州在过去叫女真,建州女真就是金的后代。”是此,金亡后女真人的去向已然明了。

五、完颜故地在哪里?

《金史》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金之始祖函普,初从高丽来,居仆干水之涯……”仆干水,今之牡丹江。之涯,水边台地。前一句说明了金人的族属是靺鞨氏,后一句说明了完颜部的位置所在。注意,这应是指契丹初兴时的完颜部。学者郭长海、那海洲考证认为,函普所居的仆干水之涯,地点是在今天的牡丹江支流尔站河流域。尔站河全长74公里,东流入镜泊湖。

据《吉林省百科全书》上说:辽代就有完颜部,其先为隋唐时期的安车骨部,辽代的完颜部分为九部……

安车骨部,为靺鞨七部之一,《隋书》上说其位置在“伯咄”之东北。伯咄,《新唐书.北狄传》载:粟末部,依粟末水而居,水源于山西,北注它漏河,稍东北曰伯咄部。唐并入渤海国。粟末水,今松花江;它漏河,今洮儿河。山西,指长白山之西。《随书》称其在“粟末之北”,约今拉林河流域。一说在伯都讷地方,即今扶余县境内。光绪版《吉林通志》上说,安车骨,“按出虎也”。按出虎,古水名,女真语金的意思。《金史.地理志》载:“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清称之阿勒楚喀河。一说为阿勒楚喀的音转。阿勒楚喀,今阿城地区。金先祖五世绶可,率众自“仆干水之涯”迁至按出虎水侧居之。

这是完颜氏有明确记录的一次迁徙,距离不算远,但意义重大。

此外,笔者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安车骨部词条,现抄录几条供参考:“国学网“历史百科:车,一作居。在伯咄靺鞨东,分布在今宁安县、牡丹江市为中心的区域。唐平高丽后,部落奔散,遗民并入渤海(国)。”知网“百科:今阿什河流域。”搜狗百科:今依兰东南及以东地区。是此,金以前的女真完颜部的活动区域,似已明了。也就是说,牡丹江、松花江流域沿线,是历史上完颜氏及女真人的故地。这些地方,即是古肃慎地。当然,也包括今朝鲜半岛一部分。

张士尊先生在《建州卫在浑江地区的活动及王甲部族源考》一文中说:明代建州部的祖居地应该在松花江中下游的三姓附近。元朝初年,在这一带设合兰府水达达路,领五万户居民。即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怜和孛苦江。洪武二十年(),北元纳哈出集团覆灭,明朝取桃温、胡里改(兀良哈、火尔哈、虎尔哈)、斡朵怜三个万户府之意,在斡朵里设三万卫。但因军食供应困难,很快南迁开原……永乐元年(),以兀良哈部为基础,设置建州卫……

有一种解释,达达,即鞑靼之谓;水达达,指依水而居的人。三姓,满语,指依兰地区。斡朵里,在吉林敦化。兀良哈,即虎尔哈、火尔哈、胡里改。称呼不一,指向相同。金元称牡丹江为胡里改(海)江,唐称之忽汗水,明称之火尔哈河。朝鲜史料则称之兀良哈。以兀良哈部为基础设置建州卫,即是以完颜部为基础设置建州卫。

然而,此时的胡里改部,是以所居地之江河名其部的,这与从前的称呼不同。即不是以完颜姓氏为名号,也不是以金时的称谓为名号。说明随着生活地域和时代环境的改变,女真人的部落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一说明代的完颜部是居于敦化县城西,所在为胡里改地域,具体在牡丹江源头地区。牡丹江发源于敦化牡丹岭,自宁古塔以下称之瑚尔哈、虎尔哈,于依兰县西注入松花江。学者多认为,以阿哈出为首的完颜部,是居于牡丹江汇入松花江的江口以东位置,以猛哥贴木儿为首的斡朵里部,是居于江口以西位置,二者互为紧邻,也是婚嫁世家。

这说明,一是完颜氏们一直是在古肃慎地域上生息着的,居住特点是依山傍水之地。二是金亡后,被蒙元“驱还原居地”的女真人及完颜氏们,是又回到了熟悉的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以及这两条大江的发源地——长白山的周边,其生活地域空间,还是在这片古肃慎地域上。时代虽然变了,但对故土的记忆依然保留着。

六、完颜氏的二次迁徙

之所以称为二次迁徙,是以金献祖绶可时,率部始迁至按出虎水之侧起算。

元末明初时的女真完颜氏们,是何时从依兰一带开始南迁的?迁的原因是什么?《明代建州女真迁徙新证》(作者董万崙)一文中引《李朝实录》说:“太宗十一年(明永乐九年、)四月雨辰:东北面吾音会童猛哥帖木儿,徙于开元路。……猛哥帖木儿尝侵庆源,畏其见伐,徙于凤州。凤州即开元金于虚出所居。”

“吾音会”即“斡朵里”。童猛哥帖木儿,朝鲜史料称猛哥帖木儿为童(佟)姓。是为努尔哈赤先祖。开元,约是指元开元路。金于虚出,指阿哈出。朝鲜史料中,称阿哈出姓完颜氏,亦以意译称为金姓。也就是说,猛哥帖木儿是在年前后,迁至辉发河流域的凤州与阿哈出部同住的。凤州的位置,一说在辉发河上游的海龙镇,一说在山城镇。也有学者认为,是今辉南县南山城子古城。

董万崙先生说:“世宗六年四月辛未:永乐二十二年,阿哈出之孙李满住迁到婆猪江(浑江)后,其管下沈指挥来到朝鲜小甫口子说:‘吾等在前于建州卫奉州古城内居住二十余年,因鞑靼军去二月十七日入侵,都司李满住率……一千余户到婆猪江居住。’同实录,世宗六年七月乙亥:阿哈出之孙李满住管下指挥玉古只等到朝鲜江界、满浦口子言曰:“原居回波江(辉发河)方州等处,为因鞑靼兀狄哈侵耗,前年受圣旨,搬来婆猪江等处。”

奉同凤。也就是说,女真阿哈出部,是在年前后迁至凤州古城的。原因是因不堪兀狄哈人(野人女真,一说今赫哲人,一说指女真窝集部)侵掠。一说胡里改部迁至凤州的时间,为年前后(明洪武五年)。

一种说法认为,阿哈出部先迁至率宾府建州故地(今绶芬河下游双城子),年(永乐元年),明在此设置建州卫。另一种说法为,明洪武年间,阿哈出率部由依兰江口迁至阿木河西部江佐,今和龙境。第三种说法认为,约在年左右,阿哈出率部辗转迁至回波江上游凤州。回波江,亦称辉发河。而斡朵里部,则是先迁至珲春河流域,后渡图门江进入朝鲜庆原一带。年,又迁至阿木河流域(朝鲜会宁)。年,明亦授猛哥贴木儿为建州卫指挥职。

由此亦可看出,历史上,阿哈出所率的胡里改部,与猛哥贴木儿所率的斡朵里部,一直都是相伴而居,彼此为邻的。这一进程,一直持续到清初时期。而由凤州再迁浑江流域的通化、桓仁等地的原因,则是受到鞑靼人的侵扰。

另有学者认为,阿哈出是因与朝鲜交恶,于年春(永乐四年),率部自图门江北岸西迁至凤州的。年4月(永乐九年),猛哥贴木儿也率部追随迁至凤州。这一年,阿哈出因故去世,子释家奴袭职。年,明析建州卫另辟建州左卫,授猛哥贴木儿为左卫指挥使。元时的两个万户候,自此分家。年,猛哥贴木儿率部又回到阿木河流域居住。年10月,猛哥贴木儿被兀狄哈人杨木答兀杀害,弟凡察袭职。

七、再迁至浑江流域

(一)

年(永乐二十一年),蒙古鞑靼兵犯凤州,释家奴遇害。为避难,其子李满住率部南迁至浑江流域,今桓仁五女山南麓翁村居住。五女山,旧称兀喇山、兀刺山。浑江,亦称婆猪江。

张士尊先生考证说,年6月,李满住率部再迁至兀喇山北之吾弥府居住(桓仁县东古城子村)。年初,又迁至浑河上游。浑河,旧称小辽水,满语称瑚努呼河。其发源于抚顺市清原县滚马岭。上游,当指清原境内。6月,再迁至新宾灶突山。随之,凡察亦与猛哥贴木儿的儿子董山一起,率部来居。后因凡察与董山之间有印绶之争,年,明析建州左卫为二。一为左卫,由董山执掌,一为右卫,由凡察执掌。至此,建州三卫始成。

然而,新的生活区域也并非是一方乐土。以当时的情势看,这一带皆为深山老林地区,取食艰难,生存不易。来看朝鲜史料的两条记载:其一、“今四月十七日,小甫里口子对望越边,兀良哈沈指挥率军人十三名,将牛马并十三头来说:吾等在前于建州卫奉州古城内居住二十余年,因鞋粗军去二月十七日入侵,都司李满住率管下指挥沈时里哈、沈者罗老、盛舍歹童所老、盛者罗大等一千余户,到婆猪江居住。去癸卯年,蒙圣许于婆猪江多回坪等处居住,今因此到接,然无口粮种子盐酱,切欲乞丐过活。”其二、“建州卫指挥玉古知、千户童观音老等男妇共二十六名,持牛马于江界满浦口子、江北皇城平来屯。言日:原居回波江方州等处,为因鞋靶兀狄哈侵耗,前年受圣旨搬来婆猪江等处,为饥饿觅粮而来。”

这话说得够直白了,没有“口粮种子盐酱,切欲乞丐过活。”“为饥饿觅粮而来。”从中,一是可看出女真人的日常饮食习俗,除了渔猎以外,也种田吃酱。二是名字特点,虽是音译汉,亦可见女真人名字的特色习俗。三是迁来婆猪江居住的户数众多,达一千余户,且生活穷苦,衣食无着。

(二)

以地理环境看,这一带又皆属长白山地区。李满住等女真人,不仅生存艰难,而且还要面对来自朝鲜与明朝的连番打击。朝鲜史料记载了一位名叫买土的女真人俘虏的供述,由此可看出李满住等女真人当时的穷窘状况:“五未河(富尔江)西边有兀刺山(兀喇山、五女山),有山城险阻,西不畏辽东(指明军),北不畏达达(指蒙古),唯南边朝鲜军马可畏。”

三面受敌,这种生存环境,足可堪忧。这期间,为躲避打击,李满住等在浑江、富尔江、哈达河(吾毛水)、浑河流域间往返奔走,不时的更换住地。李满住有子八人,长子名果刺哈。其“居平原无草木之地……住地名所老非罗多。”平原,应该是指浑江谷地。来看两条记载。一条是,年9月,朝鲜军袭掠建州卫:“都节制使李威月初七日分军三道:上护军李桦领一千八百十八人,向兀刺山南红拖里;大护军郑德成领一千二百三人,向兀刺山南阿闲。皆自理山越江,李藏与间延节制使洪师锡、江界节制使李震,领四千七百七十二人,向瓮村、吾自占、吾弥府等处,自江界越江。”

这一战,朝鲜军大胜:“三路军皆捷获,焚搜古音闲、兀刺山城及阿闲地面吾弥府,凡杀获贼六十名。”逼得李满住再次向明朝请求迁徙:“正统三年()六月,建州卫掌卫事都指挥李满住,遣指挥赵夕因哈奏:‘旧住婆猪江,屡被朝鲜国军马抢杀,不得安稳。今移住灶突山东南浑河上,仍旧与朝廷效力,不敢有违。’”对于这样的请求,明政府给的回复是:“兵部议:浑河水草便利,不近边城,可令居住。”不近边城,指的是明代设置的边墙,如开原与抚顺之间的广顺关等。朝鲜人的奏报是:“远徙浑河之上,其流离失所明矣。”可见李满住等女真人当时的悲惨之状。

另一条记载了李满住之死:“成化三年()春……遂出师讨建州,既用辽东兵,而朝鲜亦以援军由鸭绿江进。”朝鲜史料称,“此时建州都督李满住及其子古纳哈,即由武靖伯赵辅等兵威所迫,遁至兀弥府,为朝鲜军所侦知,捕斩之。”即是说,此时,李满住等又迁回至桓仁境的兀弥府(东古城子)。这一次,是明军和朝鲜军的联合打击。李满住父子虽狡猾,可还是被朝鲜军人抓住,并“捕斩之”。同年,被拘后处死的还有猛哥贴木儿的儿子、建州左卫指挥史董山。这使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元气大伤。可见,在夹缝中生存,贫弱之时,尚能容忍,一旦有所发展壮大,就要面临被剪尾之痛。

八、也许这就是结局

用一句“大金之后存活不易”的话,来形容这时期的女真人,是比较贴切的。

自李满住父子死后,从年到年,时间过去了年,关于建州卫及其后续人物的记载也鲜见于史。可见,这一次的打击是致命的。再回到梁志龙先生的《土城、李大斗及其他》文中:“万历二十三年()朝鲜申中一出使建州,沿蔓遮川北行,未过婆猪江(浑江)前,路过一土城,……土城乃蔓遮诸部酋长李大斗、李以难主、李林古致等抄领千余壮勇本居此城……

显然,这是李满住所属的完颜部、也就是建州卫的最后落脚点,即集安市霸王朝村的王甲城,也即土城。努尔哈赤是年秋攻破此城的。时过7年,朝鲜使者出访建州,路过此地,所描述的土城状貌,应该已是一处废墟了,所记录的事情也应该是听和闻的过程。至此,女真建州卫——也就是完颜部,完成了历史上的最后迁移。之所以称为迁移,是因为这个地点与桓仁县内的兀喇山翁村、兀弥府等地,不过是一江之隔。在过去,这里同样是深山老林之地。所幸的是,李满住之后,尚有李大斗、李以难主、李林古致等人物。不过,此时的建州卫已经是英雄暮年。

而新堀起的女真雄主努尔哈赤,在经历了父祖被明军杀害的残酷现实后,因不甘于任人宰割,以“七大恨”起家,最终完成了女真族人的又一次历史性蜕变,不仅打败了大明朝、和解了蒙古人,也让朝鲜称臣。子孙继其志,又建立起大清帝国,继而称霸中国。

其实,从阿哈出与猛哥贴木儿算起,二人是有着铁打的亲缘关系的。猛哥帖木儿的母亲也吾巨,是完颜氏人,二嫁后生下凡察,即后来的建州右卫指挥使。女儿顺姐嫁给了阿哈出的长子释家奴,生子李满住。也吾巨的另一个身份是阿哈出的堂妹。此时,阿哈出是元末明初时的女真火尔哈(兀良哈、虎尔哈)部的酋长。猛哥帖木儿的父祖是女真斡朵里部的酋长。二者之间,不仅有剪不断的血缘关系,亦为一直苦命相怜、相伴而居年之久的紧邻关系。

当然,二者后续间还有男婚女嫁的关系,不在本篇梳理之内。有文献称,建州右卫凡察一部,于年,与二子浦老、四子逞家奴,迁至通化浑江源头地区,并在此建立了一座城堡,并以母亲也吾巨的姓氏,将其命名为完颜城,以纪念母亲。此举不乏孝心,却也有无奈之下的退隐之意。这也是通化地区有两个完颜城的原由。李满住之后,至年秋9月,以李大斗、李以难主为代表的完颜部,又被同一棵苦根上的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部所灭。此后,三卫三家归一,努尔哈赤一支独大。不仅如此,女真诸部也被一一降服,重新成为一体。

努尔哈赤所属的女真势力,自称为金,史称后金,寓为金朝的延续,或为承袭关系。

其实,清之堀起与金之堀起情势相似,二者面临的外部生存环境也相似,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一样是经历了同根相煎、兄弟相残的血火洗礼。当她以金或清的名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一方面是乱臣贼子,一方面是胜者帝王。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承受过苦难,后来以弱小之躯,用智慧、用顽强的民族生存意识,奋起抗争,并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关于完颜氏在桓仁县居住时的确切位置,除了史料记载,桓仁县文物局王俊晖先生也曾在一次采访中,对笔者说过:“完颜氏是在江口——北甸子江口,浑江、富尔江入口,这个没有问题。”只不知这个江口,与梁志龙先生文中所指土城的位置,是否为同一地点。

年2月5日沈阳

作者简介:汪学松,媒体特约记者、撰稿人,主要从事人文资料采访、整理、写作、传播。居址沈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