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画面感教学如何促进孩子的习作

2024/9/17 来源:不详

谈“画面感”的教学读着描述性的文字,眼前自然浮现相应的人、事、物、场景,如同看电视,放电影一样,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镜头接连不断,换言之,读着描述性的文字,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临其景,我们就说这些文字有画面感,甚至强烈的画面感。没有画面感,就没有文章的具体、形象、生动,文章就缺少了可读性、趣味性和代入感。小学生写作,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的写作,文学性的写作。这样的写作基本的要求是具体,再高一点的要求是形象生动,有画面感。欲有画面感,就需要有画面感的教学。一、诵读有画面感的诗文、片段,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整首诗用的全是具体的名词,寥寥数笔,描绘出了充满意境的场景,融情于景,画面感极佳。学生读这样的文字,会有画面感的思考,会有画面感的收获。二、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画面感”。教学a:出示两个句子,先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句子给自己的感觉各是什么,再探究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觉。两个句子:1.他(詹天佑)身先士卒,工作极其负责。2.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第一句给人的感觉:他到底怎样“身先士卒”,没说清楚,没有具体的事例,没有任何的形象感;他对工作怎样“负责”,也没有事例证明,没有画面的记忆点,说得很抽象。这句话使用的都是抽象的词语,概括的词语,没有具体的事物,因而给人的感觉是空洞抽象,虚无缥缈。[为什么会给人如此的感觉?用的都是抽象、概括的词语。]第二句给人的感觉:①看得见,抓得住,实实在在。②读了这样的文字,脑海中能浮现一幅幅画面:学生、工人、扛、背、峭壁、攀登、丈量、写画。这些画面能让读者真实的感受到詹天佑的身先士卒,工作负责,认真严谨的品质。[为什么会有画面感呢?用了名词和动词,而不是形容词,写了具体的人和事物。名词和动词都是实词,是具体实在的,能产生画面感,容易被大脑记住。]以上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方式不一样,一句用的是“概括说”(虚说),另一句是“具体说”“画面说”(实说)。它们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是一幅幅画面与虚无缥缈的关系。教学b:说说读过以下三段话的感受,并探究不同感受的原因。△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天边红彤彤一片,它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给人们带来安详和快乐。△傍晚,夕阳映照重峦,彩霞倾泻万山。火烧云消退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茫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阳光穿过薄纱,变得朦胧而迷离,抬望眼,看见温柔的夕阳,尽绽光芒。△这时已近傍晚,太阳垂在两山之间,江面上便金子一样滚动,岸边石头也如热铁般红起来。有鸟儿在水面上掠来掠去,叫声传得很远。对岸有人在拖长声音吼山歌,却不见影子,只觉得声音慢慢小了。以上三段话,写的都是傍晚的景色,给人的画面感是不一样的。蒋军晶老师对这三段话作了比较分析,说得很到位,长见识。第一段话,总体说来并无语病,但用词十分苍白,没有什么身临其境的意为。“红彤彤”,到底红到什么程度?“安详和快乐”,又实在过于虚泛,很难让人产生共鸣。此种程度的文笔,记些流水账并无大碍,但若加入感情,想要直抒胸臆,就难免会有些空洞乏味。(这第一句的特点:空洞乏味)第二段话是从网上摘抄的文字,同样是描写夕阳。此类文笔,自然会比前一个例子更有观赏性。整段文字凝结了大量华丽的词语,乍一看非常美,但仍然无法掩饰其空洞的本质。这边是很多稍有文采的人犯的大忌――华而不实。这种文字,很容易被初出茅庐之人评价为文采出众,深得文艺青年吹捧,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而出书。但此类文章往往经不住推敲,缺乏内在精神,这是虚无缥缈的词藻堆砌下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我看来,它仍然是没有真正走心的文字。第三段话完全没有“山野茫茫”“经久不灭”“朦胧迷离”等华而不实的字眼,有的只是去繁就简之后的白描。寥寥数笔,夕阳、江面、远山便如活过来一般,画面感十足。这便是《棋王》的作者钟阿城笔下描写夕阳的文字。个人以为,要想达到如此境界,就必须先完成从语句通顺到华而不实的转变。换句话说,你要先把华而不实的文章写得手到擒来,才能有能力创作真正走心的文字。很多时候,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一比较,孩子们自然就明白了。三、写出“画面感”的其他方法。1.多用具体的名词、动词,少用抽象的形容词。2.用好比喻、比拟等修辞。3.多角度多感官描写(动用多种感官观察,从多角度获取事物的信息:视觉,写看到的形状、颜色;听觉,写听到的声音;嗅觉,写闻到的气味;味觉,写品尝的滋味;触觉,写触摸的感觉。)。4.善用联想。联想能起到由此及彼,由现在到过去的效果。善于联想,不仅能创造很多的画面感,而且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5.多用细节描写。6.动笔之前,作者的脑子里要首先有画面感,在脑海里清晰地想象出,所有描绘的场景,越清晰越详细越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