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作家阿城写作就好像玩游戏,做

2022/8/3 来源:不详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阿城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在中国文坛暗暗地涌现了。

这一登场,就是“王炸”,那是《棋王》、《树王》、《孩子王》的精彩纷呈。这一系列的小说,被研究阿城的学者们扣上了“寻根文学”的头衔。当然阿城的文学成就不仅这三王之作,还有诸如《会餐》、《节日》等的短篇小说,以及笔记体小说《遍地风流》。

这个作家也逐渐走进了众人的眼中。

不为名利诱惑,践行闲散自在之道的逍遥者。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反思主题从政治层面转向了文化层面,而这一阵寻根热潮中,像贾平凹、韩少功,都贡献着自己的风格。当然,阿城也在其中,在一举成名之后,这位作家却似乎遁入了玄寂之境,很少再发表作品。他也许是有自己的内心筹备。

旅居海外以后,以写寻根小说而闻名的他,转而将笔端的方向朝着散文、随笔着墨。他从未觉得自己是个小说家,对于他而言,写作就像玩游戏一样,写到哪是哪,随性而自在。单是从他清秀隽永的文笔中,就能感受到他处世淡然的姿态了,更别说将这种潜藏着逍遥意境的文学风格贯彻到生活方式上了。

经历无名的“孤寂”,寻根之旅中的世俗美学家。

在阿城的生命历程中,他时常经历一种无名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之感并不消极,反而是一种推动力,让他不断地向文化深处求索,也向个体的内部精神世界行进。最终,将自己锻造成了一个鲜活的不依附集体的作家。

阿城生于清明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经历着这份变迁所带来的伤痕与阵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阿城认为世俗性是其基本的面貌特征。他的慕儒倾向,建立在以“情”为本的生活美学上,而他的个人气质也颇受这份美学追求的影响,有“一种很充实的安静”,不是虚无,是很厚的安静。

一个结结实实、老老实实的孩子王。

在《孩子王》中,阿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叫“老杆儿”的人物,他像一个守卫文化的英雄。老杆儿不仅对知识充满热爱,在那个精神慌乱的年代里,他还竭尽所能地坚守内心,不得不说这个人物承载着阿城自己的精神理念。

这份精神理念中所裹挟的内涵原型,不仅仅是结结实实地站在知识文化大地上的老杆儿式孩子王,也是老老实实地执笔写作的阿城式孩子王。这些孩子王们,渴望着知识,对精神世界充满着无限崇高的向往,以此来向我们展示那个年代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决心。

阿城,以自己独到的力量,充实着中国文学的脉络发展。他作为“寻根文学”的领头人物,远离着现实主义文学热衷的宏大叙事方式,以一种颇具市井雅风的方式,超越着功利性的现实诉求,在我们的精神图谱中留下了一抹绚丽的符号——这符号在等待着我们去无限挖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