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季以溜索为例,向阿城学
2022/7/12 来源:不详以《溜索》为例,向阿城学习词语运用的陌生化
文/陈晓东
一、初读课文,感知阿城小说《溜索》的语言特点
小结:开宗明义,点明阿城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的魅力在于词语的陌生化。
二、什么是词语的陌生化
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为了营造某种意境和形象,追求特殊的词语特殊的效果和风格,打破词语原有的规范,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词语运用形式。
三、词语的陌生化效果
这种陌生化的词语,能营造一种不寻常的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为读者,很容易被这种不寻常所吸引和打动。
四、让我们一起看《溜索》中的词语运用陌生化的例子,先分析其妙处
铃铛又慌忙响起来,马帮如粘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分析:
“流”字用的极妙,这个字本来极为普通,可是借助比喻的修辞,写马帮像粘稠的粥流向山口,这字便有了不普通的妙处,写出马帮动作之缓慢,暗衬山路之狭,绝壁之险。
“慌忙”这词极为普通,但是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铃铛慌忙地响起来,把铃铛写活了,好像有了生命力,已经预感到艰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这一句的特点是借助修辞使语言达到陌生化,增强感染力。
2.(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声小过去。
分析:“小“本是形容词这里的词性发生了变化,活用做了动词,是“变小”的意思,这样普通的“小”字,通过词类活用,在这里就变得不普通了,不仅仅是瘦小汉子身影远去而变小,还有在我的意识中其身影一下子变小,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滑行的速度之快,使得语言达到了陌生话的效果,使语言具有了张力。
这个例子的特点是通过词类活用,使语言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3.首领眼睛细成一条缝,先望望天,满脸清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青筋来。
分析:“细”这个词运用的极其巧妙,本来感觉用“眯”也似乎可以,但是细细品味,“细”既包含了“眯”的动作,又包含了“眯”的程度,同时也包含了眼睛原来的形状。这个词意蕴非常丰富。
这个例子是通过词语超常搭配使词语达到陌生化的效果。词语陌生化的搭配可以使平字见奇,朴字见色。
上面提到了三种使词语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分别是运用修辞使得词语达到陌生化;通过词类活动使词语达到陌生化,通过词语超常搭配使词语达到陌生化。
下面同学们继续在文中找到词语陌生化的例子,在赏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看看你还能找到哪些词语陌生化的句子。
四、补充例句:(赏析略)
1.万丈绝壁直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绝壁上。
“垂”是陌生化的词语,属于词语陌生化的第三种用法。
2.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过来。
“漫”“撞”“荡”属于词语陌生化的第三种用法
3.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属于词语陌生化的第一种用法。
4.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飘”属于词语陌生化的第三种用法
5.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一道索头,几个汉子在笑着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上。
“扯”属于词语陌生化的第三种用法。
6.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栽”“射”属于词语陌生化的第三种用法。
7.顺风扩一扩鳃,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扩”属于词语陌生化的第三种用法。
五.课外拓展——
我们来看一些词语陌生化的句子,尝试归类。
鸽哨···……是这沉沉欲睡的天地间的一个清醒。(王安忆《长恨歌》)(词类活动,形容词作名词)
空气里有一种纠缠不清在生长……(王安忆《长恨歌》)(词类活动,形容词作名词)
夜风,一腔幽怨,打湿我的心头。(北岸《妹妹,那夜我在一朵花的属相中卜算你的归期》)(超常搭配)
我们把我们的庐结好,一些温柔的诗句便开开洛洛,村庄的鸟鸣穿透寒烟,拍岸而至。(丛明《陶潜》)(超常搭配)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鲁彦《听海》)(超常搭配,贬词褒用)
……,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老舍《自传》)(超常搭配,贬词褒用)
六、当堂训练
写在学生校内、校外的某一个场景,可以是某一种活动的场景,也可以是某一个画面,文体不限。不少于字。
作者简介:陈晓东,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清澜山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读书先进个人,语文湿地栖居者。年开始进行“一语立骨教学法”研究,在中国教育报追光课堂网络平台面向全国语文教师主讲“一语立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曾应邀到北京、山西、湖北、河北等地运用一语立骨法做课,执教公开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在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清澜杯”教学大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热爱写作,建立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