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移人读书5阿城和他的文学创作

2022/7/11 来源:不详

在中国当今文坛,有这样一个人物,莫言在少年时期就崇拜他,说想象中的他是仙风道骨,又透着几分妖气,后来说他是个“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

王朔说他“是北京这地方这几十年养成的人精”,一生没几个看得起的,却唯独对他佩服至极。止庵说他是第一个让自己感受到中文之美的作家;唐诺称赞他是这个时代的“稀有财”……这个人叫做阿城,80年代时横空出世,震惊文坛,其作品获无数好评。无数名家皆评论他为人恬淡超脱,读过他文字的人,无不觉得透彻而空灵,又自有响亮处,被深深吸引,再品味几遍都不为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作家、编剧、艺术家,半生在困厄中度过,没有尊严,却活得比大多数人明白。被歧视的童年年,钟阿城在北京出生,那时其父母刚刚跟随我军进入北平,便给孩子起名为阿城,希望孩子一生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但早年阿城的经历却没有像名字有那样好的寓意,3岁那年他被查出患有肺结核。父母四处求医,陪他受了许多苦,才把这个病治好。年幼的阿城,早早就感受到了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厄运却总是接踵而来,阿城8岁那年,极具风骨的艺术家父亲因为在文章里说了一句“艺术家应当受到足够的尊重”而被定罪。他本人同家人一起,从此再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一夜之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被发配到遥远偏僻的农场去做苦力。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家人们也从此过着受人白眼的生活。阿城的母亲一个人要把五个孩子拉扯大,不得不同时打好几份工,但即使这样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因此,童年的阿城对贫穷的感受很是深刻。从小学到初中,阿城也因出身问题备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身边的人总是会把他排除在团体之外,将他边缘化。他缺少尊重,也缺少朋友。但这没有让他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反而铸就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如他所言:“我习惯没有尊严。你被边缘化,反而使你有了时间。”他多了很多一个人看书的时间,在家中看父亲的藏书,跑到书店去偷偷看书,阅读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从浩瀚的书海里,他也寻觅到了精神上的栖息之处。空闲的时候,他还会去琉璃厂和各种古玩店闲逛,欣赏各种古物和字画。有时失去一些东西总说不清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反正阿城的童年,就这样在贫瘠的环境,却悠然自得的心境中度过。下乡十年阿城中学还没读完,十年动乱就开始了,他被迫提前结束学业,成为插队的知青被下放到山西劳动。这打乱了阿城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生活,他不得不远离家乡,到一个遥远的农村去生活。即使远离家乡,阿城还是免不了被歧视的命运。村里的农民们知道被下放的知青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仍把阿城排除在外。阿城自己从未干过农村的苦力活,那些日子他过得非常吃力。但农村的生活也并非暗无天日,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驳杂,一切都那样平静朴实,在不用劳动的时候,阿城学起了画画。为了到草原写生,阿城辗转前往内蒙古插队。茫茫的草原是孤寂的,但阿城一向习惯这种孤寂,这样的环境更能使他心平气和去做自己的事情,勾勒出内蒙古草原、牛羊的一幅幅图景。那些年画画的经历,使得阿城自身关于美学的见解更加深入。所有的事情于他而言大概都有其意义,只是这意义要在日后才能凸显出来。阿城最终在云南的农村安定下来,他因为干不了重活,所以被分配在农场的子弟小学教书,就这样日复一日,仿佛望不到插队日子的尽头。辗转与荒凉之间,他就这样在农村度过了十年的光阴。十年的光阴里,阿城不断在画画,在阅读,他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去观察农村里的一切生活,一切人物,同时也融进了这些生活里。农村天地开阔,处处都凸显一种朴实自然,房屋里、屋檐上、小路间,也都氤氲着一种自然的俗气。阿城渐渐沾染了这种俗气,但这样的气息在他身上却演变成了对人本身最基本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