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莫言阿城余华等作家,评价为技巧上

2022/9/28 来源:不详

莫言、阿城、余华、李锐等作家都曾撰文评价过张大春,并且表示,张大春在技巧上无人能出其右,是否有人比张大春更好,不去评价,我只知道,张大春的小说,的确有技巧也有趣。

从《城邦暴力团》到《大唐李白》,再到这本《南国之冬》,张大春一直能带给我惊喜。

张大春的短篇小说,精悍短小,读之回味无穷,初看起来,似乎头绪纷乱,但最后,他总能像一位优秀的说书人一样,把故事讲得圆满,讲得有趣,并且在故事中讲出他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和认识。

作家莫言

《南国之冬》中讲述了“十九话”故事(加上楔子,算二十个),这些故事的讲述,大多是使用了一种叫做“自我指涉”的技巧。自我指涉,是指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暴露写作的过程,从而呈现给读者创作与解构并行的复调模式。

十九话故事中,我最喜欢也是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话《离魂》,所以下面我会以《离魂》这一篇为主要例子,来说一说我读完《南国之冬》后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欢迎朋友们与我交流。

一、笔记小说与“离魂”

《南国之冬》中的张大春,似乎化身为一个说书人,以高超的叙事手段,进行谈古论今,既有中国味,又有新内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张大春笔记小说式的特点,他并没有刻意隐瞒这一特点,有些地方,反而还特意突出,又继承又发展。

作家张大春

“笔记”是中国古体小说的体式之一,自宋代以来,笔记以杂说、考据辩证为主,兼顾记叙见闻、杂事,比如洪迈的《容斋随笔》、沈括的《梦溪笔谈》均是如此,而到清代,笔记渐渐变成了记叙怪异、载录历史秘闻的“小说”类体式,如《客窗闲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等。

张大春很早便从笔记小说中寻找灵感,《南国之冬》中也有一些套用了笔记小说的形式,甚至还运用史料煞有介事地进行“考证”,十九个故事经常跳出而自成首尾,带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续客窗闲话》讲述了《某少君》的故事,故事中的翩翩美少年,在随父上任的途中,掉入悬崖,之后魂魄寄生在一个丑陋的山东庄稼汉身上,但这位少年不屈服命运的安排,努力上进,最终考取乡仕官,努力找回身份。这个故事的主旨,其实是教育世人孝悌之义,不用说,故事绝非真实,有点“聊斋志异”的意思。

张大春的《离魂》,几乎维持了这个故事的框架,但却带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无论是在情节、人物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以现代化的精神和哲学味道,进行了重新抒写,可谓是“旧瓶装新酒”。

二、“离魂”中的新味道

《离魂》一篇中,有着浓厚的“说书”味道,整个故事显得十分荒诞不经,但却丝毫不影响人们的阅读体验,甚至连曾经读过《某少君》的人,也不会有丝毫违和感,仿佛在读一个新的故事。

《某少君》原作结构单一,主旨简单,但是张大春从下面这三个地方,进行了重新的处理,这让这篇故事变得更加丰满,而他特意增加的几个小片段,也让小说充满了传奇性和戏剧性,故事情节也变得更加曲折离奇,悲剧色彩中承载了更多的意蕴,也使得整体作品的质量提升很大。

(1)情节编排上

张大春保留了陈琳随父任职,但中途掉落悬崖、魂魄寄身山东庄稼汉、考取官学、与父亲兄弟重新见面的情节,但是却在前面特意加入了陈琳父亲陈登屡试不中,后来被相术算命高中但之后终身不得与至爱相见的片段。

另外,张大春特意加入了陈琳吟咏的诗句“骢马剑门俱向天,离愁和泪下西川”的诗句,并且让其在首尾各出现一次,用来证明陈琳的身份,这似乎是一种象征,打破了原来的时空,让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

这些片段的加入,让故事拓展出了新的表现力和曲折性,也让小说变得更加丰满和好看。

(2)人物塑造上

《某少君》中的人物,多被可以描绘为“道德工具”,因为他们的作用,便是封建教化,但是,作为现代作家的张大春,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一主旨,因此,他在《离魂》故事中,对人物进行了更深刻的刻画。

比如,陈琳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皮囊已经不是原来的,曾经大喊“还我本来面目!还我本来面目!我宁可死了去,也不要这么活着呀!”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一下尽显出来。再比如,陈琳回到家中,却被两位兄长冷嘲热讽,究其原因,不过因为陈琳幼年时,锋芒太露,让两位哥哥嫉妒了,几句冷嘲热讽,市侩个性跃然纸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如意小算盘”,这才是真实的人、复杂的人。

(3)细节处理上:百忙之中极闲之笔

所谓“百忙之中极闲之笔”是前人的论述,说得是正文中不是必要的相关内容进行展现,不仅是在《离魂》这一篇中,在《南国之冬》的十九话故事中,也多有类似的展现,为了让故事更加吸引人,对某些地方进行偏离主题的渲染。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松散的结构中,表现出更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这种“芜杂”的审美趣味,是中国传统笔记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因此有着十足的古典味。

三、哲学味道与现代精神

我相信张大春一定是唯心主义者,因为在《南国之冬》的很多故事中,都充满了哲学味道的引入,每个故事的主人公,似乎都有一种被命运牵引的感觉,这是哲学理念的融入,是对人生存在的一种探讨。即,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命运的力量仿佛是有一根看不见的线,一切人力在命运面前都无能为力,这不就是哲理中的宿命论吗?

另外,张大春涉及到历史的小说,已经不仅仅是反省历史留下的教训,他同时也在寻找中国文化中带给人的存在精神,张大春表现出了对古代奇闻异事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绪,他在《南国之冬》中的每一篇小说,似乎都在召唤中国古典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